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不加勸、不加沮、不與人相比,知「看似如此,其實不盡然」。只差一點點,能達海運境界,就很完美之道理,就是最高智慧了。

        逍遙遊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天地篇:「願聞神人。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莊子此篇立言,於一般人看來,看似算一個很完美的人了,但道出就只差那一點點,就完美無缺之修道的最高智慧,是在闡述老子第28章: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之道理,只有神人才能完美無缺,讀者可更進一層去體悟其道理。
        莊子將修道有修至無極境界的高人,以至人、神人、聖人三種不同的頭銜稱呼之(同山木篇:至人不聞。秋水篇:道人不聞,大人無己。天下篇: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兆於變化,謂之聖人)。未修到無極境界,總是有所缺,就如同科技技術雖然工夫不錯 ,但關鍵技術Know—how沒有學到,而認為自己的工夫很好,自己看自己,越看越偉大一樣的道理。有人確實也修的不錯,徒弟、門生都稱呼其為老師、教授、大師、上人…等不同之稱謂,但這些頭銜都是由自己來命名、策封,並未經過國家或靈界之考試。差別僅在於錢與欲望,此一竅門而已,但此一小竅門,看似容易,其實並不容易,至少要修十九年以上,才能知道此道理的。就如同宋榮子笑知效一官(效,勝任也。其才智只能勝任一官半職)、行比一鄉(比,適合、投合也。其行為僅能投合於一鄉人,在鄉下,當個里長、民意代表,走路就有風,是很威風,但走到他鄉就沒那麼風光了)、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德性只能合於國君的心意,而能取得一國人的信任。徵,信也。)此三類型的人。就認為自己是很行的修道人,其自視也,亦若此矣(其看法就與小麻雀、一曲之士之看法,自得於一方無異)。不與人相比,要知、行、德,三者兼俱,才能像宋榮子一樣,盡管全國人都在罵他,他也不會生氣(不加沮),全國人都在稱讚他,他也不會高興(不加勸),一幅老僧入定了,你講你的,他聽他的,因為他已能確定內、外的界限,明辨榮、辱的境界(知其榮,守其辱),雖然宋榮子不去汲汲追求世上之虛名,但乃不能忘己、忘名,故還不足慕(數數然,猶汲汲也。猶有未樹,未能超然樹立,空所依榜也)。列子能御風而行(風,是比喻修道積陰德。見: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無功、無名,能超然世外,遊行輕妙,工夫已算很好了,但他對求福這一類的事,雖然他可免去步行的麻煩,但還要等待其關鍵技術風(指修道積陰德),未學到風這一竅門時,則根本無法飛(指靈魂會飛起來,並不是人會飛)起來,未曾大超脫,是同樣的道理的。如能乘天地之正,順從萬物之本性,順著陰、陽、風、雨、晦、明,此六氣之變化,就能進入大道無始無終,不生不死之門,也不必等待什麼了。
        莊子國學造詣之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文章中從不會罵人,但此節之立言就是在罵未修成道,而自認自己是修道高人,卻利用宗教信仰在賺錢,以及利用官位、權勢在謀黨派私利的這些人,看得懂的人,境界就相當高了,但看不懂的一樣還是看不懂,還不知道他到底是在說什麼。所以莊子才說:至人無己,至人已忘掉了自己是誰(無我)之境界了,一切都照著自然法則,順理成章的在做事。神人無功,神人做了很多功德事,但從來不居功,不會表現於外,不會行一點善事,就在媒體大肆張揚其善行。聖人無名,聖人是默默無聞,他雖是聖人了,但還是跟一般人並沒有二樣,看不出他是修道高人。俚語有言:「看似如此,其實不盡然」。就只差那一點點,就完美無缺了。差別就僅那一點點而已,而此一點點,就在於對世事想不想得通?腦筋轉得過或轉不過?如此而已矣。也就是白話之:表面看起來是如此,但內情並不是這樣。天下事,有些人會認為這件事當然是要這樣作才對,就很完美了,就像是變魔術高手,是最高的騙術了,也沒有人會發現破綻啊!話是這樣子說是沒有錯,但不表示每一件事照此方式去做,就會很完美,總是會有一點欠缺的。有些事用錢就能解決,就沒問題;有些事用錢沒辦法解決,或你想跟人家談,人家懶得理你,談也不跟你談,這才是問題,如此就涉及到道德層面之問題,不但難解,更有可能是無解,那才是麻煩事。上述之立言是比喻世人在玩什麼花樣,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世人還誤認他是人格者,是聖人。但從修道者角度來看,一眼就看出,世人是在玩什麼把戲?但不會予以批評,打壞別人之買賣之意,如以老天的角度來看,因老天有以人影盯人(形影相隨)之法寶,就看得更清楚了。
        以前的執政黨不論做什麼決策,反對黨都罵得狗血噴頭,為反對而反對。但由反對黨躍升為執政黨時,以前所批評執政黨的事,現在通通可以做了,反對黨也不能大型抗爭,不然就用蛇籠、鋸馬隔離,你抗爭你的、反對你的,我照常通過我的,這是權力使然,不然也不必為爭政權爭的那麼激烈啊!同理,管理特種行業之主管機關、員警,表面看似管理得井然有序,其實不盡然,看到一大堆的員、警都因包庇收賄而被抓起來,就知道其道理了。或是在家服侍行動不便的老父母,外人不容易看見,但在外當志工或投入公益活動,別人很容易看得到他在做善事,比較有名氣,所以將行動不便的父母往養老院、看護中心送,自己才能過著舒適的生活,表面看起來,也是花錢請人照顧,也把老父母照顧得好好的,但就只差想不通,天道自然這一竅門而已矣,卻把孝順用在孝順兒女、孫子身上,把孝順的順序搞錯了(天道篇:語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這就與百善孝為先之天道順序相違背了,所以不服侍老父母,行善無用。等到自己年老時,兒女也一樣將老人往該處送時,才來老淚縱橫,但已來不及了,上樑本身不正,當兒女的下樑也當然跟著歪,要怪誰呢?。莊子此立言,是在闡述這些看似如此,花了很多預算從事建設,其實隱藏著黨派利益在內;看似熱衷於宗教,其實隱藏著董、監事商業化之利益在內;不可被善於包裝自己,讓人看不出其鬼主意來。就只差積陰德這一小竅門而已,如無法知、行、德合一,分辨榮、辱時,等到自己年老時就會逃亡國外或換來一身的病痛,是一醒世文,提供讀者參考,願大家都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