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莊子在說故事時,無意中是否有踩到聽眾的痛腳處(要如何修道-有病要求醫,才不會厭世、不想吃飯)?修道,知體與用,即可醫治心坎裏之百病,是一部救世之大經典。

莊子在說故事時,無意中是否有踩到聽眾的痛腳處(要如何修道-有病要求醫,才不會厭世、不想吃飯)?修道,知體與用,即可醫治心坎裏之百病,是一部救世之大經典。
        老子一書是體,莊子一書是用,道德經僅就如何修道德建立一原則性、概括性之架構,並無執行方案,因無標準答案,故每人解釋道德經都解釋得很有道理,但是否有失真或解釋走了樣?也沒人知。而南華經係於道德經既有架構下,對其每一章之真意,以寫小說說故事之方式分散於各篇之章節中,間接將道德經之真意描述於故事中,道德經是天律.自然律,歸類為道院,如同人間之憲法,僅原則性.概括性規定於各章中,共八十ㄧ條條文,南華經如同大法官會議解釋,內.外.雜篇,各篇章節之故事,如同其解釋文,有拘束各級法院之效力ㄧ樣,亦如同民.刑法之各條條文之規定,故眾生均須受南華經之規範,以為其一生功過之依歸.準據,為修道者之最高指導原則,其效力遠高於其他法律或行政命令,且應遵守法律之位階原則,命令不可抵觸法律,法律不可抵觸憲法,ㄧ牴觸就無效,歸類為德,故修老莊哲學,也可稱為:在道德學院修行。所以ㄧ切均須以老莊所說的才算數,因為他們是爺們,在當家,眾生是拿他沒辦法的,須乖乖的聽話,不聽話,於年老算總帳時是會哭笑不得的,會呼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此中心思想眾生信不信?由眾生自己決定,並無強制力.南華經也就是道德經之執行方案或施行細則,故二經是體與用之關係、老師與學生之關係,學說與實務是合一的。故只講理論,談玄說妙,只講空話,不去做,還是無濟於事;於懂得理論(學說)後,還必須要去力行(齊物論第7節所言之:道行之而成),才能得到實利,此力行就是實務運作。上天.理天.中天之大天尊們如未傳授技藝.功夫給凡間之徒弟們.凡人怎麼會知道其經典之真意呢?故未明瞭莊子,是無法明瞭老子的。莊子文章不譴是非,對事不對人,其所寫之故事是單刀直入,豪無保留的,其宗旨為:無為。無為就是自然,不能加入人為因素進去。凡事只要有加入人為因素進去,就變成不自然。修道德,就符合無為、自然,也就是符合自然法則,如再將道德二字濃縮,就剩只教世人一個「孝」字而已,至於要怎麼修才能上天堂、西天,是境界,只是空間轉換而已,都是空(假)的。「孝」字之字形是會意,上面是個老字,是上一代,代表過去無始;下面是個子字,是下一代,代表未來無終,世代相傳,綿延不絕,代表圓滿,也就是道德、自然法則,土話稱為:老天之旨意,照天意(自然法則)去做事,天下太平,無災、無難;違背自然法則行事,就是人心被環境所轉,則災難連連,如此而已矣。也就是說:一般人只知道要孝順,但不會行孝。因一般人看不懂故事之內容,是不會在意莊子這本書的,現在透過做者(玄天無上)將其故事內容慢慢的週告眾生,作者也是凡人,老莊沒有教我,我跟凡人ㄧ樣什麼也不懂,只是作者想讓讀者易於明瞭故事之內容,不得不將故事之真意予以直說,甚至說到了讀者之內心深處,但並無惡意,且每句話都是真理(老子第42章: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欲知答案,猶如道德經之九九乘法,九九共八十一章ㄧ樣,直接之反推法,反推回去,即知答案,無須求神、問卜。如媳婦為什麼會不孝?反推回去,由婆婆摸摸自己良心,其於年輕為人媳婦時,是如何孝順其婆婆的?答案就出來了。兒女為什麼會不孝?答案也是如此。小孩為什麼會學壞?答案亦如此。愛乾淨是件好事,但不能愛清潔,愛到有潔癖,潔癖是表示不通人情的,大地也有點髒髒的,因為有點髒,有養分,才會生長生物,水清代表心靜(淨),但水太清就無魚,沒有人敢靠近、接近你,就會變成孤僻,久了就變成自閉症。不要太髒,也不要太乾淨,乾淨中有帶一點髒,才符合自然法則,人身體才有抵抗力。如同農夫於下田插秧時,田裏的泥巴最髒,有潔癖之人看到水那麼髒,那以後秧苗長大成稻時,則連米也不敢吃了嗎?但有沒有聽過農夫赤腳在田裏種田,腳有接地氣而長香港腳的?反而是穿皮鞋,腳沒接地氣,反自然,才會長香港腳的,這是自然法則。所以說要怎麼修道、學佛?修到最後才知道是空空如也,父母、兒女相處之問題好處理,都是一家人;但公婆、媳婦間之問題就比較難搞,必竟媳婦是由外面娶進門來傳宗接代,到最後還是要成為一家人,此由外人轉換為內人之調適問題,就是要靠修道、學佛的功夫來調整,現在為人媳婦因在娘家帶到夫家之不同生活習性如果未(不)調整過來,以適應夫家之生活環保,敢與公婆作對論戰,那就不必懷疑,等到自己年老時,娶進門的媳婦也會與妳論戰,神的很,逃也逃不掉(無所逃於天地間)!年輕媳婦自己不孝公婆,等自己年老時,希望媳婦孝順自己,門都沒有,假如媳婦會孝順,那就真的是有鬼,很反自然,妙的很!修道、學佛就是修這些道理,至於說要怎麼修才能升天、成佛?都是妄想心使然(作祟),了不可得,最後都是空;有盡孝道,就自動能修成道、學成佛,其他都是假的。世人必須懂得什麼是自然法則(天律)及其道理才行的,才不會老是認為自己的言行才對,而別人不對。因無保留,或許於說出故事之真意時,為使故事能說得更精彩、生動,有時講到會使聽眾笑到流眼淚或會心一笑,笑果是達到了,聽眾也聽懂了,但可能無意中就說到讀者之心坎裏去了,無意中會踩到讀者之痛腳處,讀者看過幾篇文章後,依老莊之理論來檢驗自己,發現怎麼自己之心病、憂慮、缺失、短處,越來越多不敢說出來,偏偏老、莊特別曉得,故會有排斥之現象,而不想再繼續聽他說故事了,選擇以消極逃避不願去面對,這是自然之反應,老、莊不但特別知道,而且還提供有解藥,到年老時才不會整身都是病,厭世、不想吃飯!才以下看老莊怎麼說?
        老子第71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莊子庚桑楚篇:「里人有病,里人問之,病者能言其病,病者猶未病也」、養生主篇:「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老子說:對於宇宙之真實相、世間事,知道裝不知道-知者不言,知道自己有毛病,雖然還沒有去就醫,就知錯能改,總比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毛病,而不知道去看醫生的人高明多了,損人利己、自私自利、執著、貪、瞋、癡的毛病就不好改,但還是要改,不改就沒藥可醫,那就麻煩了,所以由自己去悟,是最高明的做法;不知,知,病,不知道而裝知道,只知道別人的錯,不知道自己的錯,這就是世人之毛病-言者不知。上了年紀為人公、婆者,如有修道,則話很少,不管媳婦、大、小姑,如何向他們打小報告,都聽一聽就算了,不會傳話,當成不知道,左耳聽,右耳出,不由其口說出,當成沒有這件事,家庭就會和樂,不然整個家庭則會吵得雞犬不寧的。而不知道強裝知道之人,一聽到有小道消息即說個不停,話ㄧ經人之口傳送就會失真、變質,就會起風波,猶同口吃之人而愛說話,但說不出其所以然來,這就是心病、缺失、短處.此妙理用之於為人處世,亦莫不皆準。聖人人格完美無缺失,就是因為自己知道自己之病因,只有知道自己之心病、缺失、短處,出在那裏?而勇於改正,才不算心病、缺失、短處。庚桑楚篇:鄉里中有人生病,鄉里中的人去探病,病人能說出病因,不論是心病、缺失、短處,則這病人還知道自己的毛病,如知道改邪歸正,還有藥醫,還不算重病,最怕不知道病因,有心病、缺失、短處,還不承認自己有毛病,而不知改,唯我獨尊,認為我自己很圓滿,都沒毛病,都是別人的錯,我沒有錯,就比較麻煩,無藥可醫,那就難悔改,只能自己看著辦了。所以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有病,最可憐;知道自己有病,還沒去求醫的人,總比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高明多了。所以說:要怎麼修,將來才能上西天?都是假的(攏是假),只要能把自己的毛病修掉,就是修道,就可上西天。也就是白話所說的:自己都度不了自己,還想度人?有此可能嗎?如有此可能,應該是在度鈔票,不是在度人吧!養生主篇就說:順著督脉,保持經絡之暢通,就不會有病,五十肩、四十肩之痛,拐到腳、閃到腰,是因經絡之空隙阻塞,使全身之虛氣不通所致,只要將阻塞處以太和氣打通,就不痛了,也不必吃藥、打針,藥吃多了,針打多了,除會產生抗藥性外,容易變成習慣性痼疾,想痛就痛,容易舊疾復發,無法根治,故修道德就有此好處,不但可保養身體,可以保全真性,至少可養育子女至嫁娶,不會丟下子女而走,可服侍雙親至年老,送其至山頭,可以終老,兒女不會英年早逝,讓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悲哀情形發生。話是如此說沒有錯,但要做到可沒那麼容易,參考養生主篇之: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之意境即可知.
        天下會如此亂紛紛,許多國家都在搞政爭,病因出在欲望太重而不知自己病因,只知道別人之病因,每人都認為自己對,都認為別人不對,別人有小缺點,就看得清清楚楚,就予以批評,自己有什麼缺點都看不出來,即使知道亦避而不談所致,心病之原因不找出來,憂慮總是悶在心頭,督脉、經絡之虛氣不通,會塞在某一個點,久了就會發病,現在痛處無意中被老、莊踩到,則要正面去面對,去除病源,把虛氣打通,病才會好,如選擇逃避不敢面對,痛點或阻塞處時間積久了會變成腫瘤或癌症,或想不開而幹出傻事,到時才想要醫,則太遲了,這是老莊看盡人生百態所提出之善意勸世文,眾生須將一切事往好的地方想,才不會有心病、巧、詐發生,社會才能和諧,才可化災難於無形,亦為修道德之道。故讀莊子這本修心養性(修道的最高指導指南),國學造詣最高的一本救世之奇書,既不涉及宗教信仰,不譴是非,只講道理,為消災、解惑之妙道,不但可造福子孫,家庭和樂,不會有婆媳問題或忤逆的事情發生,身體能健康不會生病、事業順利,全家圓滿,是高智慧之一本救世之好書(用之於實務則稱為南華經-是一本教世人如何消災、解禍、避難、不會生病、家庭圓滿、事業順遂、天下太平之一部救世大經典),未去讀、去悟,是會虛度人生,很可惜的!越多人去體悟其真意,就會知道每件事情發生必有其原因的,可事先去預防,減少天然災害、人禍之發生,世界就能太平,不會有戰爭,也可度過很快就會到來的庚子災害年。不去讀,也不去悟出每一故事之意境,到底是在比喻、隱喻什麼?庚子年到來時就有苦頭可吃了,信不信都無所謂,也無強制力,最重要也是關鍵點就是每做一件事前,要先考慮到如此之所作所為,將來年老時禍患是否會跑到自己身上而自作自受(俗話、土話稱為因果、報應、遺傳)?只要高興,不要到時才來叫苦連天哭餓(飫)就好,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