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VS行比一鄉、放牛班VS升學班、無形與有形(身體健康與財富),誰對社會貢獻較大?
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淵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鼈曰:吾樂與!吾跳梁乎井榦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掖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鼈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歸歸然自失也」、大宗師篇第6節:「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此幾則立言及故事,是在闡述每人之觀念與見解之不同,其產生之結果也不同,讀書可參考之!
雖然是在聽莊子在說故事,但要知其故事之真意可沒那麼簡單,徐无鬼篇莊子就說過: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非悟道已悟至大聖級,才能知其故事內容,一般人光修道根本不知故事是在說些什麼?只會以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只懂得學說理論不懂實務運用,可是會解釋得牛頭不對馬嘴,有讀等於沒有讀,而會貽笑大方的。但當悟到進入意境,知道其真意時,有如在啃羅蔔乾,初啃無味,越啃越甜,且每悟一次,功力就會增強一級,且會讓你笑到流眼淚,身心清淨就不會生病,也不必看醫生,年老時不會這邊痠、那邊痛,醫也醫不好,會被戲稱:痠痛處要以貼鈔票才能醫治,貼痠痛藥布貼不會好。人年紀大了,臉色永遠像18歲小姑娘、小嬰兒之氣色一樣(大宗師篇第6節:年長矣,而色若孺子),家庭不會出狀況,小孩不會學壞,光這些無形(看不到的)財產,就受用不盡了,與有形(看得見)之萬貫財產、鈔票,用不到,而人躺在醫院,還要請外傭來幫忙用,小孩一染毒,一切化為烏有,兩者相比,其樂自然無窮,當悟至無極階層,就自然達到大聖級,成仙了。此篇小見識與大見識兩人在抬槓之故事,就如同井底之蛙與行比一鄉、放牛班與升學班之見識不同,觀念自然不同,也沒有誰對誰不對之問題,且有多重之意境,讀者可三不五時,變換不同的面向去悟,會有猶如獲得至寶之喜悅,莊子一書為一本不必花供養金、也不必繳學費之寶典,也稱為經典,是為不變之定律,可不必往外或往深山去求,自己在家練功即可。
秋水篇:文章之美,無人可與其相媲美,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莊子一書雖然很深奧,不容易讀,但只要能懂得秋水篇一篇之故事,那就不得了了,如不成仙,也已成半仙了,受惠無窮。其實悟了半天,老莊之理論只有「無為」二字而已,但這二字被解釋歪了,正確之意思為順其自然,故要怎麼修道都是假相,不違反自然就是修道,視其順其自然及違反自然之程度,決定人生之晚年,也就是齊物論所說之人與影子之關係,人只要在陽光或燈光下就會有影子出現,這個影子就如同現代之監視器,由影子來代替老天來監視凡人之一舉一動,且全程錄影存證,年老時算總帳之用,逃也逃不掉,這叫形影相隨(也就是老子第73章所言:天之道,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太上感應篇篇首: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之報,如影隨形之因果報應理論)。並不是大官在那裡就跟隨抗爭到那裡,雖然這也可解釋為如影隨形,但意境不同也。人影是老天規定之天律,任何人均無法抗命不從,如果有人能將人影拿掉,不要影子跟前跟後,那其功力就勝過老莊了,如果沒有辦法將影子拿掉,那人就乖乖接受影子來管你,就如同人在職場上,員工有時會感覺長官對他不好,會對自己之上級長官不滿,而到處告狀,對自己之長官告狀是沒有用的,有辦法你就把你的長官調走,如果調不動,那就乖乖得給他管之道理相同。不可打人還喊救命、作小偷還喊捉小偷、賺黑心錢的人還教人要講道德,那就違反自然了。順其自然之第一要務為要服侍自己之老父母及公婆,卻莫將老人送養老院,自己只顧賺錢或在家裡養小狗,而帶小狗散步、溜狗,老父母無法與子女散步,那就大大的違反自然了,不管你官作多大,錢賺再多也沒有用,這不是個人之家境同與不同之問題,而是涉及倫理的問題,是老天規定的天律,人是無法去改變的,如果可以改變,那保證天公可換你當了,這叫自然,你不養老父母及公婆,到自己年老時兒女也不會養你,到時老淚縱橫也沒有用的,有辦法就去找老天算帳,不然就乖乖順其自然,受老天所定之自然律來管。
古時有一個乞丐,拿乞丐碗去要飯,要到飯時因太累了,先在樹下歇歇,樹上的猴子看到樹下有飯沒人吃,就把乞丐要來的飯拿去吃光光,當乞丐醒來要吃飯時,發現飯被猴子吃光,破口大罵猴子,要飯自己不會自己去要,為什麼把我要來的飯拿去吃,那我要吃什麼?猴子反唇相譏說:你有剩飯而不吃,我肚子餓得要死了,一點給我吃你會死嗎?這叫乞丐罵猴子,猴子罵乞丐之典故,誰對?另一則典故為作到汗流,被嫌得沫流,是指伙計不懂作事要領而被老闆嫌?還是指老闆太會嫌棄,不懂得體恤伙計?誰對?也許兩者都對,也許兩者都不對,一個對,一個不對之機率不大。天下事就是這麼一回事,電視上每天罵來罵去,都說自己對,罵別人不對,是如此嗎?應該是老天說的才對吧!是人違反自然才會罵來罵去,要真正的答案只好去找老莊請他說清楚講明白吧!問他看看天律為什麼要這樣定?不可修改至比較適合民意嗎?不然就要乖乖得聽話,天下才會太平。這就是迷與覺之不同,讀者可参考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