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失智、痴呆症、不忘其所忘、跋扈、眼睛長在頭上、仗勢凌人與泉涸(福享盡了)之關連-過河拆橋。

失智、痴呆症、不忘其所忘、跋扈、眼睛長在頭上、仗勢凌人與泉涸(福享盡了)之關連-過河拆橋
        大宗師及天運篇:「泉涸,魚相處於陸,相昫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德充符篇:「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知北遊篇:「人生於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則陽篇:「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駢拇篇:「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而非道德之正也」。莊子這些立言都是在闡述每人之晚景,有人沒病痛,子孫滿堂,能安享晚年,有人年輕時囂張、跋扈、眼睛長在頭上、只會批評別人,不會檢討自己,晚年要三管齊下(鼻管、胃管、尿管),躺在病床、有人失智,傻傻的看著人,不認識自己的子孫及鈔票,那要怎麼能認得歸鄉之路呢?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望錢興嘆,一切都完了,有口難言,也不會言,手腳皮皮挫,那就可憐哉!未修道之年輕人雖然不知其原理,見到此類晚景淒涼之老人,總會嘀咕說:啊!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之說法相同。老人臨終前,會跟家人說,他(她)見到某某祖先,其實所見到的這些祖先是惡魔變化而來,是要來討債之前世讎人,不是真的祖先。為何會如此(佛家稱為:業障現前)?且看莊子如何說?
        人最好不要去住醫院或法院之監獄、看守所,會觸眉頭的,俚語曰:醫師醫假病,真病無藥醫。當醫師雖然收入高,但亦有其無奈,碰到有錢、有勢、有地位之人士,進行健康檢查,檢查結果並無發現有癌細胞,但沒多久再檢查,已是癌症末期,要嗚呼哀哉了,最後成為被告,很冤枉!人間之凡人花樣有多少,老天就會創造發明出什麼病來對付凡人;故莊子已在大宗師篇說出生、老、病、死之結局;知北遊篇說出悲、歡、離、合之原因。只是世人看不出其故事意境而已,因大道是無形的,既看不到、也摸不到、聽不到,卻又是在主宰萬物靈性之結局(也就是老年會得什麼病?或可壽終正寢而無病痛)。當老天或閻王爺未點名時,依目前之醫學科技,沒有什麼病是檢查不出來的,但被老天或閻王爺點到名,要寵召時,看你科技多發達,他就變成隱性,給你檢查不出來,無形病就是那麼奇怪,是什麼原因造成癌症?也研究不出其所以然來,造病之神就有此功力創造發明出醫藥所無法醫治之病出來,其實人生病,是人的靈魂在生病,並不是肉體在生病,靈魂乾淨就沒有病,而病又是無形的道在主宰,大道又無言,也不會跟凡人辯,凡人拿他沒辦法,故要不生病,唯一之道是不可違反自然,因自然才是老大,人是排名最後一名,大宗師、知北遊之故事是如此說,但於寓言篇中莊子又說我什麼都沒有說,是故事所說的,與他無關;但如果說莊子沒說,他又說我連凡人一生之結局都說出來了,怎麼說我沒有說呢?這就是「言無言,終身言,未嘗不言」。文辭造詣、境界之高,也只有莊子一人寫得出來,僅10個字,就道盡人生一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要有人之法力、功力能超越莊子,那個人就有資格當上帝了。而故事又是真的,並不是故事,這就是妙道之行也。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才是真忘。而失智症、痴呆症、是凡人忘其所不忘而不忘其所忘、仗勢凌人、壓人、囂張、跋扈(人比老天還偉大,不把長官、長輩、百姓、部屬放在眼裏,眼睛長在頭上,腦袋裏已經忘了我是誰,已沒有長官、長輩百姓、部屬的存在了,只有我最大。人家給他的恩惠忘光光,已不須要人家幫忙時就過河拆橋,這些都包括在內),老天所創造發明出來之腦病變(讓世人真正的去體會什麼叫做忘了我是誰的病症),讓凡人啼笑皆非之病。為人子女、媳婦的人,如發覺最近父母(公婆)怎麼老是常常說某人如何虧待她之同一句話,而沒聽過某人如何照顧過她之正面的話,都是負面的話,那就表示已經中獎(得到失智症)了,能醫治失智症,只有靠兒、孫陪她(他)聊天,說些笑話給他聽,問問他年輕時有什麼人幫助過我們?給他用用腦筋去回憶,才能忘掉以前不如意的事,才不會越來越嚴重,如讓老人家在家看電視、睡覺,繼續談陳年不如意的往事,那病就會越來越嚴重。例如明明老人家在大兒子家裏吃飽飯才去二兒子家,但當二兒子問他吃飯了沒?他卻說沒有吃,搞得兄弟鬧家庭紛爭;明明女兒每天有回去替他洗澡,但當兒子問他時,他又說她很久沒有來了,搞得兄弟姊妹鬧得不可開交;失智者接電話時,就不會失智,但講完電話後,你問他是誰打來的,他會說沒有啊!沒人打電話來,常常因有要事須連絡,失智者未交代而誤了大事;痴呆、失智症嚴重者會於桌前椅子上吃飯,吃完飯當場於椅子下之客廳拉大便;出外散步回來在自己家門前問別人我住在那裡?很讓兒女頭疼,要怎麼辦呢?要知道答案,讀了知北遊篇地6節的故事就能預防了,人於老年要回去報到必須腦筋清楚才行,如失智傻傻的不懂事,神智不清,不懂得也不知道歸途,如同小孩迷失在街頭,哭著要找媽媽,那就很可憐;如精神病患或腦袋瓜有問題者,連天、地都搞不清楚,瘋瘋癲癲,那就更麻煩了,因此部分的層級比較高,容於終段復補前行之惡時才來討論。
       人的老年,莊子不以人之老年或晚年來比喻,而是以魚來說故事,以池水乾涸(福享盡了),魚必現出原形,來比喻人一生之所作所為,所顯現出來之晚景,文字比較不會刺眼,不論年輕時多風光、拋妻棄子、紅杏出牆、凶險狠毒狡詐、如何賺黑心錢…年老時因果都呈現於眼前之意,所以你問莊子你怎麼會知道?莊子會說:我那裡有說,是故事在說的,與他無關,其實故事就是他所寫的,但於文字中求證,確實也找不出此話是莊子所說,但悟出來的道理就是如此。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而非道德之正。是來說明人不要偽善、掛羊頭賣狗肉,賺黑心錢卻又跑去當志工,失去本來之真性而來欺騙社會。這些以仁義之名來行營利賺錢之實之假仁義,於道德有損,帳是算在人之五臟中的,時間久了就會發病。莊子也是會說:我那裡有說,是故事所說的。但人之晚景結局就是如此,並非故事,而是真理、是天律,說是無字天書,但又有七萬多字,這就是老天在主宰萬物之法寶,信不信都可以,作參考亦能增加智慧,漁父篇之: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也就是重言所說之耆艾。即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之意。人生於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在說明人生短暂,出生時很有活力,老年逐漸萎靡,於將死之前,先進入昏迷狀態,精神先消逝,兩眼無神,靈魂先離身,於吐掉最後一口氣,兩腳一伸直,肉體也跟者沒知覺,就嗚呼哀哉了,就可火化,骨灰不管是拿去餵鯊魚、或拿去當種樹之肥料、或放置於納骨塔,一切就回歸自然了。也不會你爭我奪了,也就沒恩怨了,當知道自己已死時,也已不會說話了,這就是知者不言,回到胡蝶夢莊周之原始情境,這就是人生。
       會有此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讀者可參考齊物論第15節及寓言篇第5節之人與影子之關係或參考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文,瞭解因果關係,對人生之看法或許有所改變,就可免除不必要之病痛或不如意之事情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