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預防病因、禍因-知天人之行,無以人滅天,蹢躅而屈伸(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謹於去就、知進退,即可判斷修道人道行之高低。
秋水篇:「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語極。何謂天?何謂人?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徇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老子第50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老莊於秋水篇及生死章提示:能活著及死的方式都有十三種(都是七情加六欲在引導)之立言,是在闡述比喻世路崎嶇,人心險惡,人生要走正確方向的路,修道要能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謹於去就(進退),小心面對進退(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就能無事、無煩惱,才是避免災禍,是性、命雙修之學,長生之道,世人必須引以為鑑,以此亦可判斷出修道人道行之高低。
病因(癌症、腫瘤、洗腎、糖尿病、失智症…等難治之無形病)之預防之道,於則陽篇、駢拇篇已闡述多次,於此,則不再贅述,本文謹闡述禍因預防之道,合先敘明。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其用辭之文義僅是形容辭,並不是說至德者(修行很好的人)、善攝生者(道德全備,善於保護自己生命),水火、寒暑、禽獸迫近他們就不會傷害他們(亦可解釋為:敢於接近這些有害於己的東西)。薄:迫近也。而是說他們能明察安危,有錢、沒錢,通達、窮困,都能安之若命,進退會小心去應對,冥冥中有無形力(眾神佑之)在保護他們,所以這些東西就不會去傷害到他們(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之意。所以禍患發生之源頭為 水火、寒暑、禽獸,這些禍因能早為預防,就不會有禍患發生。至於為什麼會有禍患之發生呢?這才是學問。也是老莊之中心思想,以下看莊子怎麼說!莊子說: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屈伸(處世進退無一定標準-同唯蟲能蟲,唯蟲能天),蹢躅:進退不定,無一定之標準可循也。反要而語極:回歸到根本(樞紐),而談到了極處(道之源頭、要妙)。這些修道之中心思想,特別於齊物論中分離出,另立秋水篇來闡述,以便修道者易於辨認。故秋水篇兼具出世法及入世法之功能(與下位之宗教信仰修行人所談論之要如何修?將來才能去極樂世界,兩者相去甚遠矣,一般之宗教信仰不會去教這些道理,或雖知道此道理,也沒有此文學造詣之功力,也只能教一些:天這麼黑,風那麼大,要多行善、吃齋、唸經、拜佛、禱告…等等,將來才能去極樂世界,有本事悟出秋水篇之真意之出家修行自封高人、上人、法師、大法師…,才是真人),世界上也唯有老莊才有此本事,是中國之古聖先賢,所以才有此能耐掌理理天之事務,所以說如果懂了秋水篇之真意,將來就會被保送上天堂(極樂世界),不必再參加大學聯考、推甄考之原理相同。莊子說:天性蘊藏在人的內心(天在內,道藏於心),人為有心之行為方式則會顯露在外部、外在表相,於其行為中表現出來(人在外)。有至高道德之人是以自然之天性為根本(德在乎天);凡事按照自然之規律去做,明白自然內在的真性與有心人為之行為模式之不同(知天人之行);以自然之心性為根本(本乎天);心境處(居)於自得之境界(位乎得);處世(事)能屈能伸,進退無一定標準,皆可伸縮自如(蹢躅而屈伸),由心中自由決定,謹慎面對進退(去就-進退也。即是說以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不一定可以做;以前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就可以做。例如以前有錢好辦事,可官商哥倆好,喝花酒、送禮,發生事情時,有關係就變成沒關係,可找替死鬼來頂罪,死老百姓會莫名其妙、無緣無故的被抓去關,刑求逼供認罪,當成被告,而且很快的速度就判決確定,不可上訴,沒關係就變成有關係,現在就不行了,會被以行賄、受賄罪抓去關,走後門不見得有用;以前不能打撞球,社會上認為是不良少年才會去此場所,會被警察抓去關,但現在就可以,而且變成世運奪金牌的運動項目,所以說處世無定則,可與不可?進與退?也無一定標準,要看事辦事,才不會有事,就是要權變)。也就是:蹢躅而屈伸。最終必須回反至大道之關鍵(樞要、道樞、環中),也就是說人生後半段是否能善終之決戰法則,這就悟出病因、禍因之生死門了,也達到悟道之極致了(反要而語極)。至於什麼叫做天?什麼叫做人呢?莊子說:牛馬天生就是四肢腳,這就是天,就是天生自然,以此用以比喻自然成長的食物。牛馬出生長大後,世人以人為有心的方式替馬頭套個勒、替牛穿鼻孔,以便馴服,這是人違背自然,由人想出來的人為有心,表現於外之行為模式,這叫做人,以此用以比喻食物經採收後,以人為加工,加入毒澱粉.防腐劑.食品添加物之非自然食物。所以說:不要以人為、有心去破壞、泯滅自然的天性(無以人滅天);不要有心而為去傷害性命、自然之本性(無以故滅命);不要貪得去追求名利,喪失稟受於天然之真性(無以得徇名)。小心謹慎的守住自己的天然真性(謹守而勿失);這叫做反樸歸真(是謂反其真)。
天生萬物以養民,保持生態平衡之自然法則,而不居功。牛之天性為草食之動物,但人比較聰明,價值觀念扭曲,不知道自己錯了,還認為是別人錯了,古聖先賢所說的話認為是LKK,趕不上時代,認為年輕人的看法才對,為了賺錢,會將牛肚子穿洞,來灌入玉米等基因改造之食物餵牛,於雞、鴨、禽獸、菓、菜施打生長激素、催化劑、農藥、賀爾蒙等化學藥劑(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以滿足人類口食之欲望,這些化學藥劑經過食物鏈,最終都跑到人的肚子裏去,吃久了,就會得癌症、腫瘤,這些都是人類自以為聰明,以人為方式違反自然之結果,錢是賺了很多,但違背道德之結果,等同人類自己毀滅自己、危害了下一代;而世人奢侈、浪費,吃不了那麼多的食物,為滿足口慾,於餐館點了一大堆食物,吃不完,都當廚餘倒掉,蹧蹋了食物,福份用盡,禍患就跟著來。天律(無字天書)不能改,改了四時會失序,行星會相撞,但因果循環定律顯現之時間可以改,當世人之價值觀念嚴重扭曲至挽不回或已可逐漸挽回時,老天可以將時間改為提前或延後到來,所以老一輩之長者平均壽命都有八、九十歲,最近這二、三年來,60歲、60來歲之人就回去了一堆人,甚至連四、五十歲之壯年人,說不想呼吸,就不呼吸,馬上就嗚呼!哀哉!回去報到的,也大有人在,其原因就在此。
38年以後出生之年輕人(現在快67歲了),為人媳婦者會與婆婆論戰,在此年齡層之前之媳婦,有誰敢跟婆婆打擂台呢?但自此以後之晚輩,為人媳婦會認為婆婆是惡婆婆,自己才是好媳婦,不知自己有錯,帶壞了社會風氣,但沒多久時間,很快的自己也由媳婦升格當婆婆了,原來的婆婆之本性如此,因受形影相隨及遺傳之牽連,將來娶進門的媳婦(現在約30至40歲年齡層)也會與原來婆婆的本性相同(同聲相應,同類相從),照樣會婆媳論戰,除非娶進門的媳婦知道此原理,不敢與婆婆論戰,豎立新典範給自己子女學習之不言之教外,下一代娶進門的媳婦才不會婆媳戰,否則一樣代代相遺傳;同理,為人子女的,只顧養小三、孝順自己子女,而未盡服侍老父母之義務而認為自己很孝順老父母者,將來等到自己老的時候,其子女看在眼裏,照樣以同樣方式服侍之,就不能怪子女不孝。不但疾病會遺傳、孝順與婆媳論戰也照樣遺傳,老天有眼,看得一清二楚,只是世人以為沒人知道而已,所以67歲至57歲,此年齡層之人,更須要注意此原理。古聖先賢之言一字值千金,而莊子之言,可能一字值萬金,自天在內起,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曲伸,反要而語極。何謂天?何謂人?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徇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止。總計80個字,希望讀者能背誦起來,其餘的不說,單就此80個字,至少已現賺80萬了,是別的地方學不到的,將此80字,當成早晚的功課,每天背誦一次,將來回老家報到,見老祖先時,老天看到此亡者之靈魂中有此80個字,自然會保送並分發至天堂(極樂世界),至於要怎麼修行?都是後世之人所想出來的,不是天律規定的,所以老莊所說的故事才是真的。趁著在世期間早日修道反樸歸真,不要等到要回去報到時才想要反樸歸真,已經無法回返了,縱然於告別式時,親友送來反樸歸真之輓聯,也是世俗之禮,已無濟於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