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福地福人居,有容乃(奶)大,婆媳相處或用之於日常生活,肚量大就不會起衝突;有錢腹(肚)大,但肚量不一定大。

福地福人居,有容乃()大,婆媳相處或用之於日常生活,肚量大就不會起衝突;有錢腹()大,但肚量不一定大。
        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榖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夫?」、外物篇:「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老子第25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66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此三則立言是在提醒世人處於天地間是很渺小的萬物,所以要效法自然之道,如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無私心,謙下為懷,對人要客氣、謙下、謙讓、有包容心,才能成其大。心胸度量不大,則婆媳容易起衝突。量大,福就大。不要小鼻子、小眼睛。心量、肚量大,就可化解災禍之發生或降低災害。一般修道人與走雲頂執拂塵之修道人之肚量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同樣將修道用之於交際應酬之日常生活來說,一般人請客或被請客,都會考慮相同之身分、地位才去,身分地位不對等的不去,以免降低自己的社會地位;但走雲頂執拂塵境界之修道人已沒有分別、執著心了,就不會去考慮身分、地位,就不會考慮有身分、地位的請客才去、沒身分、地位的請客不去,就連很貧窮的人請客,雖然吃的菜色不是太好,但也會去,眼睛不會只看高,不看低,都一樣看待,很有慈悲心,肚量確實不相同(與佛家大乘、小乘之看法相同)。一般修道人是你有求於他,他才幫忙你,你不求於他,他就不會幫忙你;走雲頂執拂塵層級之修道人就不同,你求他,他幫忙你,不求他,他也幫忙你,等於不請自來,很有慈悲心,且幫忙不求報酬,只求成就自己的德行,不會虛偽,兩者之肚量完全不同。就像小孩子罵了老人家,老人家會罵回去嗎?因為老人家比較有修養,不會跟小孩子吵架,會吵架是雙方德行差不多,雙方都沒有修養,都不讓,才會吵起來,只要有一方讓,根本就吵不起來,道理就是如此,所以要學謙讓(大的、高的宜為下,要有風範、度量)。因道體不可言說,以秋水篇來闡述齊物論之意旨,要世人要無心(無為),心量要寬大,有包容力,早日反樸歸真。
        秋水篇文章之美,令人歎為觀止,比古文觀止之文章更高竿。秋天的雨水隨著季節的來臨,千百條河流一起流入黃河,河面水流變為寬大起來,兩岸及沙洲渚的中間隔著水,遠遠望去,連對面的動物是牛或馬都無法分辨。這就是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有容納百川流水的能耐,幾個字就道盡一切,這就是道體不可言說的力量,才能成其大;也是莊子寫文章的功力!台灣俚語曰:頭大面四方,肚大居財旺。是在形容有此長相的人是有福氣的相貌;人之長相為頭大面四方的人,較穩重,有為官之命;肚子大的人,有福氣,錢財較旺。能如如不動,好像真如道之本體,不論處順境、逆境均不動如山,若無其事,當作沒發生,顯現此人已看開、想通、放下了。故有人將有容乃大,歪解為:有容奶大,也對,彌勒佛不是奶大、肚子也大嗎?這就是表示此相貌為有雅量的人。世人如肚子裏裝鈔票,鈔票裝越多,肚子越大,越容易起心動念;沒錢的人,肚子裏沒有鈔票可裝,所以肚子不會大,長相是身體瘦瘦的,但腹肉很結實,如此解釋法也對。這是由外表可分別出來的。就如同住鄉下的農人長相:皮膚被太陽晒得黑黑的、因幹苦工,賣勞力賺錢,所以小腿粗粗的;住都市有錢人的長相:皮膚白嫩、常用腦力賺錢,少運動,所以肚子大大的、小腿細細的,有如大肚魚般,所以鄉下人與都市人的氣質不太一樣,是很容易分辨的。道的無形力很大、天也大、地也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結果,自然排名老大、道排名老二、天排名老三、地排名老四、人排最後第五名,屬於老么,故人無法勝天。道無私,能謙下容納百川,世人修道亦能謙下容納屬下之意見,政治人物或老闆更會聽取各方不同意見之肚量,社會才能和諧,也就是當領導人或首長者,就要如同宰相,有調和並具排除爭端之能力,肚子能行船,不能高高在上,才能受人或下屬的尊敬,故大者宜為下;婦:媳婦也。姑:婆婆也。婆媳心胸廣大,就不易起衝突;心胸狹小,妳看我不順眼,我看妳也不順眼,就容易起衝突,兩者之道理、原理是相同的。所以說要怎麼修道、學佛才能修成道、學成佛?都是妄想心在作祟,最終是了不可得 一切空空如也,有盡孝道,則自然成佛,至於說要怎麼修?都是假的,盡孝道才是真的(見2014年2月28日婆媳相處問題)。但大者已善下之了,為下位者更不能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如不知節制,甚至要爬到上位者頭上去拉尿,無大無小、無法無天,喪盡倫常,則社會將失序。
        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一定相同,每人以自己的角度、利益來看事情,每人的看法都有其道理,並無對錯的問題,但每人都認為自己對,對方不對,故於民事上才會有爭執,法院才會有打不完的民事官司;於政治上如無在朝、在野之分際,執政者嚴然變成在野,在野者如同執政者時,執政者任憑在野者批判,也不會反擊,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被在野者牽者鼻子走,不會化被動為主動來出擊,製造議題,給在野者追;只會整天隨者在野之議題,為應付在野之批評而忙,做這樣被罵、做那樣也被罵,有作也被罵、沒作也被罵、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通通要被罵,那還會有多餘的時間及能力用於施政上嗎?如政務等同停擺,讓競爭力平白流失,就如同秋水時至,不辨牛馬一樣,則是誰之過?要怪誰?
        民主國家之可貴在於能包容多方不同的意見,每個人於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都可大鳴大放,但不能愈越法律規矩,就如同秋水篇所說之:江海所以能容納百川之原理,以其無私,故能善下之,此為自然之原理,居上位者須為百姓福祉著想,當老闆者須能為員工之生計著想,凝聚員工向心力,不可壓榨、刻薄對待員工,有賺錢說成沒賺錢而不調薪,錢想賺到飽才要調薪,因低薪,員工為生計,被逼不得不延長工時,時間久了而過勞死;世人如逾越規矩還不知止,以騙選票來維持、取得政權或壓榨員工,硬要違反自然之原理,萬一那天引起老天不悅,來個大自然之反撲,發生大地震、海嘯或海水倒灌、新型傳染病毒,災禍來臨;或執政者如耍一個怪招,都可能改變一切,那問題就可大了,莊子所說的故事在提醒世人:人算不如天算,這是人生的遊戲規則,不論是真、是假,或無稽之談,總算是經典,為不可變易之法則,如可變易,即非經典,只是世人無法確知是否會發生或何時會發生而已,其實並非故事,世人是要小心去應對的。庚子年是災難年,不久即將到來,世人違反倫理道德已成常態,看看老天是否能容忍?答案應可揭曉。但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