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以「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之競爭法則,來闡述政客、商人之行政行為不受德行、羞恥心規範之道理。

    以「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之競爭法則,來闡述政客、商人之行政行為不受德行、羞恥心規範之道理。
       盜跖篇:「滿苟得曰:無恥者富,多信者顯。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子張曰: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滿茍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人間世篇:「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此二則立言是在闡述政治及商場競爭手段骯髒、齷齪、卑鄙,鮮少廉恥心而會耍手段,不耍手段、心機而去講道德,那要想為成首富、統治者就很困難,政客尤甚(明明貪污是法律問題,要受刑事追訴,當碰上政治問題時就難解,就不算貪污,由有罪變無罪,會變成另一種銓釋,且無是非可言,這叫:政治因素、教壞囝仔大小,那又有何奈!黨、政、軍、警、特之權力是由政客在掌控,尤如淫威,人民必須受制於淫威之下,不敢反抗),雖不足取,但天命不可違,是非美惡並無一定標準,為了能生存,唯有修道才能避開紛爭,足為讀者戒。
        莊子寫盜跖是為闡述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故於盜跖篇以詼諧語言來諷刺、醜化政治人物(指政客),讓讀者讀之有無限之心酸與無奈,這就是命,也是造物者創造12生肖來讓世人爭名求利之法則,這一輩子所屬的生肖爭得不過癮,下一輩子再換一個生肖來繼續爭,如此,才有歷史可寫,讀者讀了盜跖篇正反二方之抬槓,都很有道理,誰也無法說服對方,二方都講得很有道理,仔細的讀,悟出其道理來,會讓讀者笑到流眼淚,甚至拍案叫絕,這就是人生。莊子借仲尼之口說出:天下有二個大戒律,一個是命,一個是義。子女之愛父母是天性,因為父母有養育之恩,所以說父母多壞,必竟是自己父母,還是要聽父母的話,至於父母的話對或不對,這就是大戒律,不能違逆,因為子女無法選則自己所想要的父母,不然每個人都會選則去出生當大財閥的子女,含金湯匙來享受榮華富貴啊!為什麼不行?這是八字命使然 ,這是不得已啊!所以凡事不能強求,要盡人事,聽天命來安之若命。不論是暴君、明君、賢君,百姓都要受皇帝來管,古時靠打江山取得王位,民主時代靠選票取得政權,候選人各憑本事獲得選票,不論手段如何?有道德、無道德?有羞恥心、無修恥心?孰惡孰美(指有無道德、羞恥心)?只要能選得上才是王道。政客只對選票負責,不會對選民負責的,因為得不到選票是不能當上皇帝的。誰選上皇帝,就高朋滿座,誰講的話就對,且賀客迎門,滿口都變成是仁義道德,無恥也變成有恥、無德也變成有德、詐騙也變成合理了-竊國者變為諸侯,都要聽皇帝的話,倫理道德、有恥、無恥都是執政者在解釋,不是在野者在解釋,老百姓不聽話也不行,因為皇帝有軍隊、警察當後盾,司法院長、法務部長、檢察總長、東廠,都歸皇帝管,都要受皇帝直接、間接指揮,人民不聽話時,隨便拿一頂帽子給你戴,就可把你抓起來關或查一查水表,讓你氣死也沒有用,以前不是有一位皇帝說過:太平洋也沒加蓋,隨時可以去跳啊?同黨同志犯了罪,可大案小辦,有事變沒事,道理就是如此。如果老百姓認為自己國家的皇帝不好,想移民或歸化為別國的國籍,一樣也是要受該國的皇帝來管的,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老百姓只有乖乖的繳稅,給皇帝統一運用,這就是義。命與義把人都定位該出生在那一國了,嘆氣也沒有用,如碰到選出來的皇帝亂舞(亂搞),老百姓也只好認命,但一般人都不會認命,而會選擇抗爭,只有有修心者,不受哀樂情緒的影響,因為有修心的人知道這是大環境使然,出生的年代不對,所以會安之若命,認命了,等到人民用選票讓皇帝下台,再由反對黨來清算鬥爭,其他也沒有什麼好方法,這才是道德的極致。此處之君臣關係,其比喻當然包括有隸屬關係的老闆與伙計、長官與部屬關係在內,所以伙計與老闆相處不來,只有伙計走路,不會是老闆走路;部屬與長官相處不來,部屬只能低頭或另找新職業一途,要與長官頂嘴或起衝突,部屬就會被開除炒尤魚,要想繼續在一起相處,是不可能的事,要不然就是調職,換個新環境重新適應,不要再一起相處,這就是天下不變的大戒律。
        盜跖篇的故事以子張來演正派,滿茍得來演反派,滿苟得認為人只要是無恥就會富有,人到不要臉時就會天下無敵,要多言,學會話虎藍,開空頭支票,才會於人前顯貴,取得大名利的人差不多都是以假誠信、無恥來取得別人的信任,所獲得的利益最大。子張認為貴賤之區分在於你會不會做人;滿苟得認為不管會不會做人,幹好事或壞事,只要是選上了民意代表、國會議員,所講的話都是對的,選不上,你講什麼話都不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又認為小盜者拘,大盜的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古時為農業社會,所以小偷有小小偷與大小偷之分,現在為商業、工業社會,此處之小盜與大盜就要解釋為小騙子與大騙子才符合現實,小盜是比喻小老百姓、電信詐騙集團,大盜比喻大官、國會議員或民意代表、大財團。小的詐騙集團抓到要抓去關,大的詐騙集團騙取選票,開空頭支票,不兌現政見時也不會抓去關,且可成為諸侯(地方首長、國會議員或民意代表),且這些大騙子的家門,門庭若市,所說的話就是仁義,故義士存焉,都是假的仁義之士,又變成真的仁義之士,不然我已選上了,你要怎麼辦?罷免也罷免不了,也只能看他們在享受榮華富貴,不然要怎麼辦呢?就如同孫中山建國之國名為中華民國,生了二個兒子,蔣中正與毛澤東,蔣中正跟隨國父;毛澤東出外打拼,二兄弟為家產內鬥並開戰,結果毛澤東鬥贏了  將國名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蔣中正背著祖先牌位逃難來台灣,國名還是中華民國。同樣都是一個中國,就變成一個中國,二個兒子,那一中是指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呢?國父知道了是會氣死的,老共說:老蔣你戰敗了就要把政權交出來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啊!老蔣說:是你叛亂,搶走大陸的江山,我雖然戰敗 ,暫時遷都台灣,中華民國的神祖牌還在啊!為什麼要交出政權?以後我要反攻大陸,你就要把政權交還給中華民國,國家才能統一啊!二兄弟若再開戰,死的是無孤的老百姓。百姓處於二個同父異母所生的二個兒子的政權之中,兄弟再怎麼壞也是兄弟,既使打打殺殺,因血源斷不了,必竟還是兄弟,這就為難了百姓,要怎麼辦才好呢?要統一?一中各表?要怎麼表?一國二子?一個中國,二個兒子?一國二制?一中二子?或是獨立才對呢?要統一,原來的台灣人不肯;要獨立,老共不肯。於二難中,百姓處在亂世,與五代十國之局勢相同,就要知其不可奈何,就安命吧?不然要怎麼辦呢?這就是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之道理。
        最近吵得不可開交,物價齊漲之一例一休、核災食品進口、清理黨產、同志婚姻合法化、退休年金改革案,搞得滿城風雨,就是莊子借滿苟得的口所說出之: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在位的講的話就對,不在位的講的話,不論是多有道理,就是沒道理。你吵你的,我就是要這樣子幹?知其不可奈何,那又要如何?要跳太平洋?台灣海峽?淡水河?還是要安之若命?呢!不但人會輪廻,武則天、慈禧太后的歷史也會輪廻,義和團、紅衛兵、二二八也一樣在輪廻,就看每個人的命是如何而已。這二、三年內不論推出什麼政策都要考慮到百姓的感受,不宜蠻幹,年金改革不能再步入一例一休的泥淖,如因改革而使經濟停滯,沒有消費,所受的損失大於改革時寧可不改,而以預算支應更為有利,否則如因小失大,大商圈之店家一家家的關門,農魚產品滯銷,百姓受苦,到民心一變,就會很麻煩,撐過了此三年就會海闊天空,再來改革,否則問題發生時主政者自縊梁山也無法謝罪國人,此也只能點到為止,聽得懂的人,一點就通,聽不懂的,再怎麼說也沒有用,願天佑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