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德不配位(短視近利、不知天高地厚、因果關係),七月半鴨不知死之結果。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德不配位(短視近利、不知天高地厚、因果關係),七月半鴨不知死之結果。
        秋水篇:「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逍遙遊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易經繫辭下傳:「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此三則立言、二則為南華經,一則為易經,一為莊子所言,一為孔子所言,雖用語、用辭不同,但意境則大同小異,都是語重心長在勸世人不可無知而亂用智,其影響深遠,未來人所見不到的因果才是可怕,世人不可不知天高地厚,也不可不信邪,不體悟其所說的話之道理。
        本部落格僅在闡述道家之道德經、南華經所談之生、老、病、死之緣由,福、禍由人自招,無須卜卦;儒家之易經則著重於時與位,可借由卜卦來預知吉、凶、悔、吝,二者不同,故不在論述之列,僅於意境有相同時,偶爾與佛家之如來、阿彌陀佛之用語拿來當花絮而已。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井底之蛙僅有小見識,你跟他講大海之大道理,他當然聽不懂,以為人家在騙他,因為他受到井的小空間之拘束。夏天的蟲不可以跟他談論冰的問題,因為他受到時間的限制,也沒看過冰是長得什麼樣子,所以你跟它講冰品的事情,他會當成是笑話。但其意境則在比喻世人知識有限、經歷有限,你跟他談大道理,他都聽不進去,未來的事他還沒看見,人就回去報到了;以前所發生的事,他還沒出生,他也沒看過,他怎麼可能會相信(很鐵齒)之意。現今世人壽命最長百餘歲,眼睛所能見到的景象也僅止於百餘年來所發生的大小事,百餘年前、後,所發生的事則無法看見,百餘年前所發生的事須聽長輩所看到、所歷經之經驗傳承才能得到經驗,現今之世人迷惑太重,太聰明,亂用智巧,凡事不考慮是否違反自然?也未考慮違反自然對後代子孫會帶來何種後果,一再胡搞瞎搞,自己沒有見過災難之可怕,很鐵齒(不信邪),把整個世界搞到天地反覆、無大無小、沒倫理道德、不男不女,事事向錢看,凡事要以眼睛所看到的才相信,只相信美鈔及各國之鈔票,其他看不到的都不相信,正邪、是非、善惡也反轉了,造成大自然之反撲,以致天災、人禍、傳染病毒不斷,以及戰爭、飢荒之可怕,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當災難來臨時才來怪天怪地(怨天尤人),與題目中—七月半鴨不知死的道理相同,鴨子沒有見過七月半是中原普渡,習俗要殺鴨來祭拜鬼神,鴨子被殺,煮熟後嘴硬,但鴨子也不知道此時間會被殺、嘴會硬之道理相同。此原理與大人教小孩要節儉、能吃苦,告訴他們說阿公、阿嬤的年代賺錢是很辛苦的,小孩現在出生的年代不同,一出生就會受到阿公、阿嬤、父母親荷護,日子很好過,沒錢時伸手要錢就有,要不到錢就在外面給你胡搞、瞎搞一通,讓父母為難要去收拾善後,而必須乖乖得給錢,但家裡有錢,錢給小孩太多,習慣了,就變成宅男、靠爸族、靠媽族,在家裡養寵物、打電動玩具,不必去賺錢,父母會養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受過苦,也不知道什麼叫做吃苦?所以有講等於沒有講,講了也是白講,因為小孩受到時代荷護之道理相同。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文義上是解釋為菌類植物,早上生出來,晚上就枯死了,所以它不知道什麼是早、晚。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因為他們過不了冬天,不知到一年有多長,所以不知道什麼叫做春天、什麼叫做秋天。但其意境是在比喻人生短暫,要及時實現人生價值;比喻不知天高地厚,凡事先做再說,不去考慮因果關係。在暗諷掌權者,生毛帶角,小鼻子、小眼睛、小見識卻身居高位,但卻自認我已掌握大權了,當然是學術淵博,德高望重者,老百姓都要聽我的,政策出於人為、有心,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大大的在違反自然,逆天行事而不自知,卻洋洋得意,不去考慮此政策匆忙上路後,其後果是否會災及草木、禍及止蟲之意。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德性與學問都很淺薄而身處高位;無大智慧而想做大事;力量太小卻是擔當重任。只觀前而不顧後,想怎麼做就必須照旨貫徹執行。這種人是很少不遭遇禍患的。這些話是在說德性淺薄,德不配位之人,不堪任此重責大任。問題出在凡事都是相對的,你認為他德薄而位尊,他認為自己是德高望重;你認為他知小而謀大,他認為自己學術淵博,而有雄才大略;你認為他力小而任重,他認為自己足以擔重任,可已進行以前所存在之不合理的政策大力改革,即使是清算鬥爭、亂政,在所不惜也要改革、抗爭越激烈改革的幅度就越大。是價值觀不同而已,天下事除了道是真理外,凡事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不對。只要能取得一環中,選民高興就好。濁水溪清了,是不吉祥之徵兆,凡是任何改革的政策須多聽各方的意見,廣徵民意,只要不要逆天在違反自然行事,自可逢凶化吉,否則會很麻煩。老子、莊子、孔子的看法都相同,不知世人之看法同不同?願台灣能安然度過此三年,三年後又是海闊天空,要知道答案也可去問問濁水溪,怎麼濁水會突然變清水?庚子年見真章,這就是答案。以上之論述信與不信、參考都可已,因並非人間之法律,但卻是天律,違逆不得,願大家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