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72章:「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喜怒哀樂,慮歎變慹,姚佚啟態;而不知其所為使。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外物篇;「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此三則立言是在闡述天然的本性,才是身心的主宰者。人身中有此真宰在役使血氣,但找也找不到,看也看不到(本文可當覓心懸賞廣告-有找到真心的讀者,請將心拿來拍照起來給世人看看心是長得怎麼樣,即可得推之天堂、極樂世界之情境-賞獎金新台幣1萬元,是為要約,經公認之宗教界領袖認證確實是心,則契約成立)。此真宰,是無極的真妙,合二氣、五行,人所具以為生者也。與齊物論之: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是同樣的妙理。只有修道高人才知道此道理,此道理老莊都有說,只是境界太高,很少人知道,這些道理才是修道之要妙,讀者可參考之!
老莊為什麼教世人凡事要取虛,不要取實?這有其道理在的。他說人是血氣、五形的集合,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胞,人身之脬膜也;重閬,空曠之地,所以行氣者。人身皮肉之內,有一重膜包絡此身,關節與關節之間都有一層很薄的骨膜包著,膜與膜之間有很細很細的縫郤,此縫郤(隙)與縫隙間的膜(切豬肉時會看見類似油花、網紗,穴道與穴道間之縫郤,很韌,牙齒咬不瀾的那層白膜),作為身體血氣循還通虛氣的功能,縫郤如果不暢通,身體就會今天這邊痠,明天那邊痛,整天在吃止痛藥,藥吃久了,洗腎的機率就相對提高,所以於養生主篇提省世人要緣督以為經,身體內的虛氣通了,就不會痠痛,常見的四十肩、五十肩,病源就在此,雖然不算是病,但痛起來,人就是很難受,如果心處於空曠虛靜,就符合了自然,就能與自然(天)共遊,如果不知病因,只知要打類固醇(美國仙丹),止痛針打下去,馬上就不會痛,但藥性過後又開始難受,常打針也不是辦法。此原理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莊子所說的: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現代的語文媳婦稱丈夫的爸爸為公公、稱媽媽為婆婆,古代的稱謂為:翁、姑;狹,窄也。居,心胸、心房、肚量也。居字不能當成居住的房屋要住豪宅、別墅大間一點的房子之解釋,因為與老莊的儉、樸之思想不符,所以解釋就走鐘了,意思會完全變了調。室無空虛,則婦姑(現代語稱為:婆媳)勃谿(爭吵)。心胸(肚量)狹窄而不空曠時,婆媳相處,就難免發生爭吵(婆媳不合而天天在論戰),如把媳婦當成自己女兒對待,心房就會空曠,也就不會發生婆媳相處的問題。因為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六鑿,六臟也(人體有五臟,因腎臟有二顆,也稱為六臟)。攘,擾亂,侵奪也。五臟由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在管理,五臟之氣不通,等於處世與人相處不來,心胸不空曠,就不能與天同遊,不能與天同遊就表示人已違反了自然了,所以工作就會不如意,身體器官也會出毛病,這就是人會生病的原因。所以說無狹其所居應與室無空虛作相同的解釋,才不會望文生義而貽笑大方。至於心胸要如何才能空曠呢?至於心是在那裏?世人只知道有心這種無形物,但就是找不到心(不是心臟)。那又是誰在主宰心胸、心房呢?要知道這一問題,境界要相.當高的修道人才會知道此道理的。莊子說:不知其所為使。不知道誰在做怪的,境界相當高的人就會知道是誰在主宰、做怪。老子說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厭,棄也。即要認命,不可怨自己的命苦而厭棄所生(古性字,性命也)。命為生之源,性命為生之理、生之源,是人上輩子的成績單,一出生,四柱、八字就被定格了,是改變不了的,唯有修道,能修至跳脫三界外,不在五形中,才能改變命運,不受命運支配。所以說要認命,不能討厭自己的生辰八字,不信邪,不認命,想幹一票來致富。內在上必須不能以私欲來害其心;外在上不能我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利益擺中間,道義擺兩旁。有此認知就不會有病痛。夫唯不厭,是以不厭。上厭字當嫌棄解;下厭字當饜字解,饜也,不會去大飽口福。吃太好,取實的結果,會血壓高;養成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美德,就能養虛;不能養虛,人到老時,疾病就一大堆,天天要看醫生,也很麻煩。人到老時,最怕是活也活不了,死也死不了。與病魔在扯不清,心裏想一了百了,一走了之,可是閻王爺不收,那口氣就是斷不了,躺在病床躺著直直的,在彌留時,江山要易主了,於不省人事,已都變成活死人在受罪了,心裏還是在想著有那麼多的錢財還沒有用,要怎麼辦呢?這樣就慘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莊子說:人之有知覺是靠一口氣息在,出生來當人是有接收到氣才能活著(有生於無),氣息不通是因形、名、聲、色,阻塞了這些通道,人走到不想呼吸或不能呼吸,須回去報到時,這口氣就要吐出來繳還給老天,由有再變為無,回歸自然(也就是老一輩常說活到最後一口氣,這一口氣一吐掉時,二腳一蹬,人就掛了,再見了,現代人就比較少說死字,改說成:不想要喘氣了或回去報到了),此意思就是莊子所說的:物之有知者,恃其息,其不殷,非天之罪。殷,氣盛也。氣不盛或不想再呼吸繼續維持活命時,這也不能怪老天,是要怪自己的, 這樣其中必定有鬼在搞鬼,那到底是那個鬼在搞鬼作怪呢?且看莊子怎麼說?
每人都知道五臟六腑、百骸、九竅每個器官的功能,唯獨喜、怒、哀、樂,到底是由那個器官在主導?沒人知道,找也找不到,但人的外形就是會顯現出喜、怒、哀、樂之表情出來,莊子說是天真之本性(真宰),就是身心的主宰者。這個真宰者,就是無極的真妙,合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此七者是人所具以生存的元素,人身中的血氣受此真宰在役使,人眼也看不見的,找也找不到,但卻又是真實的存在。為什麼好好的一個人會去跳樓、跳海、服藥自殺、會殺人放火、發瘋、開車去撞電線桿?因為血氣出了問題了,也就是真宰在主宰,在作怪,世人就是拿主宰者沒辦法,當事情發生後才會清醒起來,但已經回天乏術了,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鬼話連篇,但此鬼話,至虛至無,不可能見到他的任何形跡,行之於日用之間,只能知道有這種事情存在,只是看不到其形而已,所以又是真理,只是世人只知道錢,而不知此道理而已(即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此不亡以待盡,有雙重意境。一為:世人有這個形體以來,如果不知保住真君,只知奉養形體,雖然一時不死,也是吃飽等死而已。二為:世人不要亡失真性,才能壽終正寢,不會白髮人送黑髮人。與物相刃相靡,就是說當人時,整天追逐身外物之名利,與名利扯不清,糾結在一起,與真性相磨擦,磨久了就會生病。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盡者,死亡也。意謂追逐名利不知止時,就會一天天的走向死亡之路,而回不了頭。不亦悲乎!這樣就很可憐了!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化者,衰敗也。追逐名利追到形體逐漸衰敗枯萎,精神也隨之衰老而有氣無力,以至於死也。如此一來,不就是大大的悲哀了!人老了,總是會死的,親人於幾年內陸續凋零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家族一年回去一人,二年回去二人,甚至無三不成禮者,亦有之;但一年內連續回去二人或三人時,那這些家族就必須有所警惕,以免落人口舌。人生在世,時間短暫,如果逞凶鬥狠、善於算計別人、私吞家產、政治人物以權力來逼死百姓…等等,表面上人眼看不出來,但無形的真君是看的一清二楚的,只見眼前利益,眼光看不遠,不去考慮因果關係,凡事先做再說,就無能力庇蔭子孫,這樣就很悲哀的,時序西洋過年,此時看到此文章,會感到觸眉頭,但於東方來說則無此問題存在,本篇排序於第194篇,本來於24日就寫好了,因時不當,所以等到西洋過完年後,東洋年底才來發佈,可去除此雙四字之不吉利,故以此篇文章化解之,對於在此時看到此文章而有不舒服感的讀者,併予致歉,也並無惡意。老莊教到那裡,作者就寫到那裡,不然時間拖久了,會忘記要怎麼寫。則陽篇所說癌症、腫瘤的原因為: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本篇於齊物論是在說:人會生病是誰在搞鬼?是在救世。有讀到此篇文章,知道了是無形的道在主宰有形的萬物,並不是世人可主宰與已而不知其然的道理,如此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觀,順祝大家平安無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