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萬物一體)也。

        齊物論:「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人間世篇:「我內直(內心有定見)而外曲(入境隨俗),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為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這些立言是在闡述天地與我並生-天地是一體的,所以我與天地是同體,萬物與我為一(萬物同體-同一性體,即萬物、眾生同體),道導引天地、萬物,自己與萬物是同體,故萬物平等,故稱為一,所以沒什麼好爭的。因為世人不知道自己與萬物是同體,所以才會相爭;知道是同體,就不會相爭。所以說:萬物與我為一,是為有修道與未修道之差異之處,也是關鍵所在。此理論,讀者可參考之!
        學相聲要練習咬字,學:要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狗咬猴或猴咬狗?。學莊子要學;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有如繞口令!當小學生第一次看到黃牛時,他會說是看到了馬,這叫牛頭不對馬嘴;到野生動物園看剛出生的小老虎或小獅子,他會說是看到大貓或小狗,以寫文章來說,這叫文不對題。於學理上,不論你將她解釋為:以許多絕對的理念、非絕對理念來解釋絕對理念、非絕對理念。或解釋為:用手指頭來說明手指不是手指,不如用非手指來說明手指不是手指;用馬來解釋說明馬不是馬,不如用非馬來說明馬不是馬。文義上之解釋都對,但這些只是學術研究從學理上、文義上所作的解釋,但並非莊子所說的真義。因為莊子一書,從學術研究時,書名為莊子;從修道層面來講,書名為南華經,所稱為經,為不變的法則,才能稱為經;能有變易,就不能稱為經。誠如老子所說的:有與無,同出而異名。你說是有,也對,你說是無,也對。個人解釋個人的,皆大歡喜。差別僅在於觀念而已,觀念相同,就對;觀念不同,就不對。如此而已!所以說是也對,說不是也對。說統一也對,說獨立也對。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國名都稱為中國,但後人比較聰明,強行予以區別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道理相同!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你喜歡這個人,就永遠說他的好話(是亦一無窮,說是也是);你不喜歡這個人,永遠就說他的壞話。也都說個不完(非亦一無窮,說不是也是)。那同樣是一個人,有人說他是好人,也有人說他是壞人,那到底她是好人或壞人呢?台灣被滿清統治、被荷蘭統治、被鄭成功統治、被日本統治、被政黨統治,都有皇帝,只是皇帝名字不同而已(人間世篇所說的;無適而非君也,不論到那一個國家,都有皇帝。老百姓不論是誰在當皇帝,都要被管,都要繳稅),維持既得的政治利益,也是政治行為的不變法則,不論是誰上台後,就不想下台,以免丟掉既得的政治利益這塊大肥肉。那到底是統一對?獨立對?由藍來當皇帝才合理?由綠來當皇帝才合理?道理相同。好人、壞人?是或非?人講的不算,要由老天說的才算,人與老天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宗師篇才會說: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天之君子,人之小人。對與不對?是與非?年老時見真章,並於蓋棺時論定。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在闡述同樣是一句話,你可直說,但會得罪人,所以人不能太直,死腦筋,只會走直路,不會拐彎,直到連走路碰到欄杆、圍牆時也不會閃避,非得將其推倒,才會往前走,怎麼教都學不會,把自己搞得頭破血流,得罪人也無所謂,最後連自己怎麼死的也不知道,長官如果有碰到此種部屬,那可就一個頭二個大,三不五時給你出個狀況,又沒人緣,但不會做壞事,可是到處都會得罪人,經常要替他擦屁股,收拾善後,要將他調職嗎?別單位又沒人要他,要炒他尤魚嗎?家中又有妻小待養,這就很麻煩了,也只能給他考鴨,不給他考雞!世上有無此種寶貝嗎?應該是有的,只是你沒見過而已。知道講直話會得罪人,為了避免得罪人,改以委婉側面的說法來說,意思完全一樣,聽的人雖然也知道你是在批評人,但沒明講是在講誰?雖不滿意,但還可接受,也就不會起衝突,所以說話的口脗不同,聽話的人感受就會不一樣。例如老闆對於業務主管的業績不理想,以講直話的口脗臭罵主管說業務怎麼會那麼差?業務再沒起色,你們就自動走路。與老闆心裏雖然不高興,以老闆的高度,他會委婉的說:業務還算可以,如果能改換一下行銷方式,業務就會比較好。此二種說法,意思相同,但一個主管聽了就會不高興  ,可能就自己離職,於離職後,找機會來報復老闆,甚至會做出綁票老闆或放火燒掉老闆的工廠之舉動;但同樣一句話,另一個主管就意會出老闆話中的意思,他就會讓老闆有所期待,自然就會加倍努力,把業績提升的。說直話是在罵人;婉轉一點,一樣也有罵人的意味  ,但部屬不會反彈,但就是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與結果。猶如網球常打順手拍,偶而打打反手拍,效果是一樣的。於公務機關中,不同單位的人都會以自己單位的立場,表達其意見,常因不同立場吵得不可開交,此時就要看主席的能耐了,沒經驗的主席就會宣布散會,改期再開;有經驗的主席就會說:張三講得有道理,李四講得也沒錯,只是立場不同而以,由我主席來做個折衷的方式,雙方都可接受,趕快把事情辦好,都沒得罪任何一方,如此雙方都滿意,主席也沒說誰對?誰不對?很快就把事情辦好了。這句成語就是在說這些觀念與經驗,來教人為人處事(世)之道。如解釋偏了,意思就會完全不一樣。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馬與黃牛長得很像,小朋友必須同時看過馬與黃牛,如沒有看過黃牛,你在解釋半天,他就是聽不懂,如果跟小朋友說:馬與黃牛長得很像,近距離就可分辨出來,遠距離就比較不容易分辨(秋水篇所說的不辨牛、馬),如果跟小朋友說重點:說頭上有長二支角的,叫做黃牛,頭上沒有長二支角,只有二個耳朵,叫做馬。如此,小朋友就很容易區別出來。此句成語是在比喻:為防止爭辯,把重點講出來,爭點在哪裡?把它找出來,說清楚了,就不會爭辯了之意。同樣一句話,例如說:心正直就不怕得病而死,相對的就會有人對號入座,會反擊說:此話有語病,不就代表得病而死的人,都是心不正直?會引發衝突的;不如以反手拍之說法說成:要想不得病,又想心能正直,只有修道,才能避開災禍。也是同一意思,但聽的人就不會反彈,這就是有話直說與經過大腦思考後再說話,是涉及智慧之問題,讀者可参考之!
        內直與外曲是二種不同的個性,比喻內方外圓。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常引用古人之言,是向古人看齊。內直者,與天為徒。內剛,有自己的定見,是向自然看齊。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外圓者,入境隨俗,向人們看齊。這是處世法則,不會被人指責而已,方法是正確,但只是學到入世法而已,還是執著於自己的成見,離修道還差一大截,還要學虛的本事之出世法,也就是:說是也是、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是與不是皆是,表示已混同、泯滅是非了,就不會有是非之爭或你爭我奪,萬物也就自然的平等了。不要與人對立(莫得其偶),心要吃齋,不是嘴巴吃齋,只要能掌握到環的中心(環中),才能應付無窮盡的是與非(以應無窮),也就都不會影響到你的,學會此種本事,這就出道了。因為因果報應已靜悄悄的提前到來,世人如逆天行事,人的心性出了問題,以為人可勝天,違反自然太嚴重,竟把老天賴以養民,給世人用來調節氣候及水流速度之用的黃河,予以截彎取直,這下就有戲可看了,以人為來改變自然,認為機巧、聰明,卻不懂得自然之道靜,天地之道浸(滋潤),陰陽相推,變化順的道理。如此以人為的方式來改變大自然給世人用來調節氣候、流水速度所用的大河道,就如同人的身體受傷,傷害到中樞神經系統,自然生態被破壞了,就變成不自然,不能平衡,中樞系統就出了問題,地球就會生病,無法完全接收整合周邊神經系統,會發出錯誤的指令,同理,社會及生理機能也會失調,社會亂糟糟、人的身體就會生病;飛彈按鈕發射時就會偏離,打不到目標或誤射,是一樣的道理,就會換來大自然因為無法自然調節氣候,就會引發大自然的反撲,極冷、極熱的極端氣候,乾旱、大洪水、霾害、紫爆,就會不斷的發生,世人有苦頭可吃了!隨時有會被后羿的那把無形箭射中,就很麻煩,觀之人發殺機(人在造孽,選出一些紅衛兵、義和團式的民意代表、首長在作決策,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你抗議妳的,我強勢表決通過我想要的,方向是對,但手段、方法不對,搞得天怒人怨,先幹再說,沒有長期的規劃,行不通時再來修法,也都無所謂,你抗議,我就用拒馬圍起來,把人抬走,行民主式的極權決策),天地反覆的定律,就可看出端倪,媒體整天都在報導違反倫常、道德,詐騙集團的外銷,無法無天、已天地反覆了,不倫不類,光怪陸離,天地反轉的怪事,一再的發生,世人就應懂得這些道理,才可避開禍患。世人於任何不幸的事情發生時,總會抱怨老天為什麼如此不公平 ,要以如此的結果來對待我呢?要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結果?依老子第40章:反者,道之動之原理,以反推法為之  ,就可找出原因,這就是因果關係理論,如能知道不可違逆自然法則的道理,人性先出問題為因,引發大自然之反撲為果,知此道理就可事先預防 ,避開大災難、傳染病毒、奇奇怪怪的病,以及不幸的事情發生,願人人都能平安無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