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修道德來恢復性德,為大眾服務,不違反自然法則(遁天、離性),知南華經是在解釋道德經之真義,心清淨,就不會有病痛(洗腎、癌症、失智之根源)。

修道德來恢復性德,為大眾服務,不違反自然法則(遁天、離性),知南華經是在解釋道德經之真義,心清淨,就不會有病痛(洗腎、癌症、失智之根源)。
        人不論富有或貧窮,須家庭平安、身體健康,人生才有意義,如有錢而小孩不乖、家庭不和睦,或身體有毛病,總是有所欠缺,而要二者兼得,要怎麼樣才辦得到呢?看看老莊怎麼說!老子畏威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莊子則陽篇:「莊子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故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為性萑葦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並潰漏發,不擇所出,漂疽疥癕,內熱溲膏是也」、外物篇:「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駢拇篇:「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非道德之正也」。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部分,坊間之教科書或相關之學說很多,本文不再說文解字了,由讀者自己參考即可,就直接進入意境了。
        前幾篇已言及,有些人家財萬貫,住豪宅、開名車、有司機、有管家、但身體就是不行,吃什麼東西都要秤重,而不能隨便吃;有的人躺著直直的,想說話又啊啊啊說不出來;有的人不良於行;那有錢無法用,要錢幹什麼呢?看著錢在流淚,有的人很想吃,也很想去血拼、買名車、豪宅,但是苦哈哈,什麼也沒得買;有的人錢是很多,就是晚上睡不著覺,腦筋用到不該用的地方或用錯地方去了,不知足,生煩惱,增加壓力,心靜不下來,而要靠安眠藥才能睡,而靠勞力賺錢為生的人,雖卑賤,錢賺不多,但頭腦單純,知足,不會胡思亂想,一躺上床即呼呼大睡,也不必吃安眠藥,很快樂;有的人吃不下,要灌食,有的人很會吃,但吃得進去卻拉不出來,要灌腸;有的人一吃就拉,要吃止瀉藥;有的人高興吃什麼就吃什麼,一點事也沒有;天災、地變,已屬老天在發威了,人如果還不怕,老子說:人不怕天威,大威就會到來,所謂大威當指被老天收回,腫瘤、癌症、中風、橫禍、傳染病…之類,心胸不可太狹窄,不要太小心眼,不可只見眼前之利益,不顧子孫之未來,不要背離其生之理、生之源。昧真性,失去其真宰,內不能以私欲害其心,外不可胡搞瞎搞,只有不離其真性,不為非作歹,就不會報應,也不會身敗名裂,如得到此大威,中獎了,皆眾生自作自受而來,頓時,舉家必愁雲慘霧,要怕,也已來不及了!這段是老子於道德經中所為原則之告示,所以由修道德,來恢復性德,為大眾福務,才能返真心(真性),心清淨,生活自在了,什麼問題、什麼病也沒有了,不必擔心得到癌症、也不會發生禍患的。
        莊子南華經是在解釋道德經之真意,莊子於則陽篇說:現代的人在調理形體,修養內心時,很多人就像封疆官員所說的:違背、逃避自然法則(遁天),背離其本性(離性),冺滅實情(滅情),喪失心神(亡神),以此種方式來迎合眾人。所以鹵莽其真性,各種欲望憎惡之心就滋生萌芽了,像稗(與秧類似,秧之莖節處有長細毛,稗則無),會吸取秧之營養,稗混淆於秧中成長,剛成長時 就像癌一樣,跟正常細胞一樣,很難分辨,等到長高時,才能分辨出來是稗還是秧,稗會遮避秧之身體(莖),吸走秧之營養份,秧就長不高、長不大,傷害到正常成長的秧,人違逆自然而賺取不應該賺的錢,一開始是欲望滿足了(秧中夾帶稗,秧看起來很茂盛),不久就會戕害自我之本性;是隱喻世人逆於道德或反道德.悖離道德,最後精氣消失,就像稗混雜於秧苗中成長,吸收秧苗之營養份,讓正常之秧苗營養份不足,秧長不大;稗(冒牌的秧)卻長得很茂盛(像癌細胞吃掉正常的細胞變成細胞壞死一樣),故整個身體都是病,長膿胞、腫瘤,潰漏:生冷瘡也。漂疽:熱毒腫生膿,謂瘡膿(白話為:生粒子)也。溲:遺精。膏:尿蛋白也。腦溢血、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洗腎、乳癌…等等之一切怪病.難治.不治之病,皆因逆道德,違反五行之自然運作,造成乳房正上方任脈之氣堵塞,氣塞久不通,細胞壞死集結成硬塊,長久無法散開而變成乳癌。於外物篇則說:心房未空虛,婆媳就會不和,尤其媳婦不能忤逆婆婆,婆婆還在世時,不會發生問題,於婆婆如果是含恨離開人間後,癌先生就很容易登門拜訪興師問罪的(尤其女人更必須注意到乳癌之問題),或於婆婆死後轉世來當自己的孫子、孫女,嚴重者可能得先天性罕見疾病,讓婆婆(以前為人媳婦)角色互換來享受以前忤逆婆婆的滋味如何?看看對現在自己的孫子、孫女(以前之公婆)要疼愛還是凌虐?當知道犯錯,想後悔時,跪地求老天原諒也沒有用的。心胸狹窄,氣就會不順。駢拇篇說:性多行仁義,而所行者如為假仁義,則駢於五臟中,五行不通就會生病。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藏在體內之五臟,木管肝膽、火管心臟小腸、土管脾胃、金管肺大腸、水管腎,五行相生相剋,順則氣通、逆則不通,久了就會出毛病,一般人比較孤僻或受抑壓缺人溺己溺之同理心者,心量較狹小,肝膽容易毛病;脾氣暴躁、易生氣、多懷疑憎恨之心,容易心血管疾病,不能開智慧;不講信用,脾胃容易出毛病;比較小心眼、壞心腸(土話稱:歹心肝、心肝歹),肺、大腸容易出毛病;欲望重、貪者,腎容易出毛病(肝木仁也,心火禮也,脾土信也,肺金義也,腎水智也)。仁義容易為貪婪者利用為假仁義之工具,所以並非道德所需要的。該忘而不忘,不該忘而忘,過河拆橋,就會失智。以此,道德為修道之根本,有修道德,心集虛氣,五行之氣相通,回歸自然之本性(自性),就不會有病痛,莊子如是說。
       甲午年即將到來,預料將是不很平順之一年,要化解不吉祥,唯有依人間世篇仲尼所說之: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以心來吃齋,心靈才能集虛氣,體內之虛氣通了,就不會有病痛。孔子也如是說。未聞有修道德而全身這裏痛、那裏痛的人,養生主篇所說之緣督以為經,全身氣已通,體內即已存有太和氣,則無病痛之理。此妙理,信者可供為圭臬至寶,不信者可供參考,並無損失。也算是作者獻給讀者之新春賀禮,祝大家身體、家庭平安,心想事成,同入無極之修道最高境界,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遠離禍患,願人人身體健康,平安就是福。不然,等到庚子年到來,事情就難辦了。願人人平安!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修道是在修喝茶、吃飯之道理(已而不知其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得開、想得通、拿得起、放得下—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純任自然,是非兩忘,去除妄心、污染。

修道是在修喝茶、吃飯之道理(已而不知其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得開、想得通、拿得起、放得下—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純任自然,是非兩忘,去除妄心、污染。
        齊物論第7節:「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大宗師篇:「泉涸,魚相處於陸,相昫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天運篇:「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處於陸,相昫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此幾節立言是在闡述修道要懂得喝茶、吃飯之道理(已而不知其然-每天都作這些同樣的事,但不知為什麼每天都要這樣子作?也沒有人強制你非吃飯、喝茶不可啊!但不吃飯,肚子會餓、不喝茶口會渴,其所以然在那裏?只知道其所以然,還不算是道,只有修道高人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杯、碗為什麼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等於看破了(即球水篇所言之:得而不喜,失而不憂),道理明白了;放下等於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如此才能是非兩忘。免除煩惱、妄想,就不會去貪、也不會相爭、過分追逐身外物而傷身失性,到老時換來一身病,得不償失,最後什麼也沒帶走,空空如也。這就是修道!
        依文言文解釋白化文意思大約為:泉水乾涸了,魚困在陸地上,互相吹吸泡沫維生,不如於江湖中相忘還來得好。與其說堯善桀惡,不如相忘於道還來得好。白鵠不必每天洗澡,羽毛自然都是白的,烏鴉不必每天給予塗黑,羽毛自然都是黑的,黑白是天生自然的,不值得辯論;名譽只是外表供人觀賞的,不足以增廣本性。解釋是對了,但其意境並非在說此。本文之意境是修道高人了解人生之生、老、病、苦、死之過程,知死生為一體,既生為為人,就必須歷經此過程,死了,又是一個新生命之開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此為自然現象之循環,不足以大驚小怪。本文之意境:泉涸,並非指泉水乾涸;魚相處於陸,不是指魚困在陸地上,此魚是指北冥有魚之魚,是比喻世人躲在暗處做壞事沒人知道、看到,等人活到老年,進入行動不便,夕陽西下時,不論是老人困在自己家中或子孫將其送至養老院、安養中心等死時,人性就會原形畢露,且其言也善,此時才想相昫以濕,相濡以沫,此處之濡沫不是說魚互相吸、吐氣,以延長死亡時間,而是以濡比喻仁,以沫比喻義,仁義是指做表面功夫,相互安慰對方,看開一點,該死的時間到了就會死,不必太在意,要做仁義之表面功夫,不如將這些閒工夫,相忘於江湖()中,忘記年輕時所幹的好事還來得自然些,也是比喻人平常不修持,到災難來臨時而怕死,相互安慰,則一切為時已晚矣之意。以白鵠鳥比喻白道、好人,以黑烏鴉比喻黑道、壞人,牛就是牛,牽到北京也是牛,何以會如此?本性如此也,好人、壞人改變不了其本性也;黑錢亦復如此,經過外國銀行管道漂白再流回來,就變成合法的錢了,但本質上仍為黑錢。好人、壞人,黑道、白道看慣了就好,不必強辯;名譽,有如裝飾品,僅外表好看而已,但無法增廣其本性,久了,外表退色了,也就沒有名譽了,就如同鮮花插在花瓶,很好看,但沒有根,是死的,為了名譽,不惜裝模作樣,再怎麼修?怎麼學,就是學不來,修不來,因為沒有根。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並不是指稱讚堯帝,而批評桀王,而是以堯比愈好,以桀比愈壞,其意境為有修道之老人家,不會批評那個兒女、媳婦比較好、孝順,那個比較不好、不孝順,話一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好壞的話最後終會傳到當事人耳裡,聽到好話的自然會高興,聽到壞話的,除很有修養者外,大都會記在心裡,也許不會說出口,但已對老人家有成見了,也許等到老人家死了,藉故沒時間,就不回來拜你,何苦來哉?故與其要說那個兒女、媳婦比較好、孝順,那個比較不好、不孝順,不如好、壞兩忘,把心放下,進入道的化境中,也就沒有好壞之分,不會得罪任何一位兒女、媳婦或親友,於死時就會通通回來送行,死後也能物化進入莊周夢蝴蝶或蝴蝶夢莊周之化境。這就是有修與沒修之分別。
        現今之社會怪事無奇不有,不論是賺黑心錢的人教人道德、權貴在貪污而教人不能貪污、做小偷的教人不能做小偷、不孝子勸人要孝順,當東窗事發後,聽到以前他所說的話,是否會啼笑皆非,但最終都死生同狀,一律都躺者直直的回去報到,什麼也帶不走。年輕時攜帶兒女飄揚西方創業,事業有成了,入外國籍,年老行動不便,失智…等問題一大堆,東西文化又不相同,西方人老了就住養老院、東方人老了想跟兒女一起住,聽聽孫子的笑聲,兒女又要上班,要悟出以己養養鳥與以鳥養養鳥的人必竟不多,年老要怎麼辦呢?是否會有無限之感嘆?但已年老無力了,只有任憑兒女此處置了,此為人生。只要把道法、佛法搞懂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修的,經典說要怎麼修?是講給初學者聽,對於高階者言,只是其職業,在騙阿財而已,只要能把心放下(並不是把工作放下,事照常要做)即可。道本自然,佛法皆空,什麼也沒有。只是出生來當人以後,於社會化之過程中被污染了,將與身俱來的真性迷失掉了,以致社會秩序大亂,要眾生將被污染的壞習慣、習氣修掉,回復自然之真性,修到最後就知道是空空如也(無),一無所得(無智亦無得),一切回歸自然。所以修道之正確答案為從孝順自己年老的父母、公婆學起、做起,如連年老的父母、公婆都無法服侍,而要靠養老院、外傭服侍,自己在家養寵物、孝順兒、孫,只想修道、學佛,以便將來能到極樂世界去,私心、執著太重,連入門之門票都拿不到,要怎麼去呢?只是在欺騙社會,騙小孩、騙鬼而已,一點用處也沒有!新的一年甲午年即至,預料是不會太平靜的年,唯有悟道,遠離禍患,忘記一切還來得好,此為泉涸,魚相處於陸,相昫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之意境,讀者可參考之,不然違反自然、違背倫常之業報,於庚子年到來時就很麻煩,但願人人平安!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談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黑金政治)-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興、廢、與、奪之因果報應原理。

談有關係就沒關係(黑金政治),沒關係就有關係-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興、廢、與、奪之因果報應原理。
       老子微明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莊子胠篋篇:「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斗斛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依說文解字法:老子微明章,以天地自然之觀點闡述:自然界萬物、事理將要收合之前,本來就應該是張開的,一縮一張,如同心臟;將要衰弱之前,本來就應該是強壯的,由盛而衰;將要毀壞前,本來就應該是興盛的,樓起樓垮,由富變窮。牛鬼蛇神本來是隱而未現,不容易發現,如果想要讓這些妖魔鬼怪現形,老天必定會先給他們當選國會議員、當上政府首長,讓他們嚐嚐甜頭,知道權力之可貴,才能讓他們得意忘形,得到甜頭,就會與黑道、詐騙首腦掛勾(俗語稱為:黑金政治)來詐騙百姓,於食髓知味後,就會越陷越深,就能引蛇出洞,到最後就會不能自拔,忘了我是誰?狐狸尾巴就會露出來,讓百姓看出政治人物醜陋的一面,會讓其子孫見不得人,而遺臭萬年,到癸卯年時,以前善於利用包裝,行銷自己,外表打扮的人模人樣,形塑的像聖人般之政治人物,暗中在從事見不得人之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事業(政客、黑心商人-賺不該賺的錢,俗話稱:黑底),就會一一現形,海水一退去,誰有穿?誰沒穿褲子?就會一一現出原形來(老天爺先給他們權力,讓政客眼睛長在頭上,瞧不起老百姓,到達想要怎麼搞就怎麼搞的階段時,老天爺就可順勢收拾掉他們-這就是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之,必故與之之理論、原理);想要得到的事物,本來就應該是要付出,有耕耘才有收穫;這是自然之道,政治亦然,很奧妙,仔細去體察,就可明瞭,這種興、廢、與、奪(禍、福相生-高樓起,高樓垮)之原理,叫微明。柔弱勝過剛強,身段軟一點,就可制伏橫行霸道者;魚不可脫離深淵,以免被人抓去煮;國家有利的武器不可顯示給人看。莊子胠篋篇: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偷竊。政府製造度量衡器要量東西,大盜一并將度量衡器偷走;…制定仁義來矯正百姓,大盜連仁義也偷走了。怎麼知道是如此呢?因為聖人將偷走小鉤環的人捉去殺掉,竊取國家的人變為諸侯,竊國者家庭就變成仁義之人了。所以說:魚不可以脫離深淵,以免被人抓去煮;國家有利的武器不可顯示給人看,意思大概如此。
        接下來以進入其意境來悟,依天地自然之法則,老子之微明章是闡述自然界之法則,以比喻人世間之自然法則;而莊子胠篋篇、盜跖篇則直接在闡述為什麼會有大盜、壞人存在?孔子與盜跖是好人?壞人?沒一定標準。以及好人與壞人,老天與世人之評價不同。孔子被圍於陳、蔡間之故事 ,是在比喻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好人品性好,但沒有如盜跖一樣的霸氣在,所以能力不一定行,故無法治國及指揮部屬;壞人,能力強,有霸氣在,可以治國,部屬會乖乖的接受其領導,但品德不一定行。故有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及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小人,天之君子之說。所以機關首長、公司負責人要任用一級主管時是要考慮血統、裙帶關係,任用自己的人比較信任得過,也比較放心,但能力不一定行;還是要任用別人推薦能力強的人來當主管,但品德不一定靠得住,也無一定標準 ,這是很有學問之領導統御哲學。好人沒好報的原因在於德行好,但還未修到避害解禍之道,所以還有禍患在,有修就可消災解禍。並諷刺人世間眾生違反自然而認為理所當然之無奈。
        天地事物係相對存在之相對論,前文之談是非平等篇已述及,自然界之現像,其事理是將要收合之前,本來就應該是張開的;將要衰弱之前,本來就應該是強壯的;將要毀壞前,本來就應該是興盛的;想要得到的事物,本來就應該是要付出,這是自然之道,很奧妙,仔細去體察,就可明瞭,這叫微明。這是自然法則,也是在比喻人世間優勝劣敗之自然法則。莊子一書是在闡述老子一書之真意,則更直接了當以聖人與大盜來當主角,隱喻批判人間社會之亂像,以聖人(凡人自認自己是聖人,以凡濫聖)比喻政客、民意代表;以大盜來比喻民選首長、大財閥、有權制定法令之人,以白話來說是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位者知特權之好用,也學會盜用特權、關說、施壓,產生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之現像。就發生有關係就沒關係為是,或沒關係就有關係為非?或有關係就沒關係為非,沒關係就有關係為是之問題。即為莊子所說之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也。竊鉤者誅,文義上雖為偷了小皮帶環之人要捉去殺(),實則比喻對小老百姓犯微罪,當權者就小案大辦,竊國者為諸侯,即是在諷刺當權者遇到特權就會轉彎,就大案小辦,有錢判生,沒錢判死之意也。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是表示於拿到權力之諸侯、財閥、惡勢力,就變成滿口仁義道德,且門庭生風,且是金言玉語。你明明是被活活氣死,他說你是畏罪自殺,不相信你可以去問他,可是他已死了,不會出來說話反駁了,那就變成為代表你是畏罪自殺,反而使你的子孫背負自殺之罪名。所以說魚不可脫離深淵,一脫離深淵被人發現,是會被人抓去煮、烤的。此處之魚是指修道人而言,淵是指道。說明修道人不能離開道。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利器文義是指法令、特權,是在比喻修道者之精氣神而言,道之在我,宜隱藏,不宜炫露,如炫露,猶國之利器示於人,利器在國,豈可炫露,猶魚之在淵,尚且不可炫露,利器在國,豈可炫露?有名氣之修道高人的修道方法不可輕易洩漏,以免被政客、壞人、大盜所盜用,反而成為奪權、為惡、逃稅者之工具。權勢被盜用後,壞人也學會冒用檢察官之身分來騙財,因上行下效之結果,就可過過特權之癮,享受權力之滋味。故居高位者須提防,不可將自身之權力為別人所盜用,藉其權力成為惡之工具而不自知,反受其害,把大官搞得灰頭土臉。此為老莊之真意。
        武功不高之修道者,將老莊所說的話解釋偏了、走樣了,是會使老莊背黑鍋的,如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解釋歪了,走樣了而不自知,成為鬥爭之法則,而走火入魔,如解釋歪為如果想要把某人之官位拔除,先把他升為高級幕僚,以代表杯酒釋兵權;將要搶人錢財前,就先要給人一點甜頭,給你食髓知味,當他於得意忘形時,找他蓋章做連帶保證人,才來喊倒閉,由保證人來賠償,雖然是壞透了,但又與盜亦有道之歪理略同,使人啼笑皆非。有權、有錢、有勢的人與無權、無權、無勢之人對權勢之看法也不同,由權貴子弟當政時,其政策則偏向於照顧財團;由窮人子弟當政時,其政策則偏向於照顧窮老百姓,那到底誰對?難怪選舉時會拼得你死我活,是要維持既得利益,或換人做做看?一方說我做得很好,為什麼要換人?一方說根本不知民間疾苦,早就應該下台,換人做做看。問題是一邊為富人,一邊為窮人,各有其基本觀眾,到底是有錢人對或窮人對?窮人認為景氣那麼差,就不要放煙火,將放煙火的錢拿來幫助弱勢;富人就會抗議不放煙火,不能促進經濟,反而造成更多人沒生意可做,經濟會越壞。你說他不對,他說你才不對,那到底誰對?今日社會之氛圍,整個內閣這樣做也不對,那樣做也不對;做也被罵,不做也被罵,是整個社會之共業所致,不是現在才有此現像,用不著大驚小怪,因人之年歲有限,頂多能活一百多歲,即一百多年前所發生之亂像,現在存活的人沒有看過而已,如人能長生不老,不會死,所有古代的亂像當然也都能看得到,故不足為奇,不然老莊怎麼於幾千年前就會說出幾千年後所會發生之亂像呢?老莊同拜鴻鈞修道德,其道德之高,還謙虛得於駢拇篇說:「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為仁義之操,而下不敢為淫僻之行也」。更何況世俗之人,亦更應懂得自謙,社會才會更和諧,才不會像現在整天吵吵鬧鬧,把國家都吵衰了,讀者認為如何?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談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觀風向、嗅味道,察言觀色之涉世哲學。

談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觀風向、嗅味道,察言觀色之涉世哲學。
        老子第23章(同道章):「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與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莊子人間世篇:「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葘人者,人必反葘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厲心。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形莫若和,心莫若就…」、應帝王篇第7節:勝物而不傷。依說文解字法為:老子同道章:世間罕聞之言,狂風不會刮一整天,暴雨不會下一整個日夜,是什麼原因造成狂風暴雨呢?是天地。天地所造成之自然現象,尚不能長久持續,何況是世人呢?莊子人間社會篇:古時之修道高人,須先充實自己之道德,才有能力去幫忙別人。自己還沒站穩,怎麼有時間去揭人瘡疤!你會害人,別人一樣也會反過來害你。所以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叫做越幫越忙。你開始順著他,以後就一直順者他,你如果尚未取得信任就直言不諱,必會死於暴君之前的!好名的人,就會互相傾軋;智巧的人,成為鬥爭之器具。這兩者都是凶器,不能作為處世準則。言語,就是風波。傳達語言,則有得失。風波容易流動,得失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憤怒之發端沒有別的原因,都是由於花言巧語偏激失當所引起。動物要死的時候,情急就會亂叫,動怒時就有害人之心了,事情做得太過分苛薄,則別人會起報復之心,而他自己還不知是什麼原因。意思大概如此。
        接下來就進入意境了,希言自然 ,所謂希言:真正之自然是世界很少聽到的話(罕聞之言也),所謂自然是不牽強,不造作,不悖事理,也就是無為(無心),今之人,如好辯,辯白為黑,抑是為非,言行不一,自以為是,事理不和(有心)而至敗國亡家,傾身喪命者,係因不自然之故也。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飄風:飄蕩暴怒之風也。驟雨:急促之雨也。天地之氣,陰陽相得者,則為自然之道,下者自然之雨(即風調雨順也)。陰陽不相得者,不是自然之道,則為飄風驟雨,雨勢不能持久,驟雨是在洩天地暴怒之氣,機回氣敗,未有不倏倏然而止之者(氣消了,雨就停了)。其真義是在比喻人語言失和,以致暴怒大作,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是比喻人生氣時,就會不擇手段,氣消了,就沒事了。天地如自然,則陰陽兩合,艷陽高照。不自然,就飄風驟雨。也是比喻人壞事做多了,會轉為因果報應,飄風驟雨雖是天地所為,氣盡力竭時,未有不反為晴朗的,天地尚不能久,人事之不自然,豈能長久乎!天地陰陽不合之氣消了,就自然了。人報應了,已贖罪了,也就自然了之意。亦比喻人如不照倫理,天就不照天理,短暫之天災、地變、疾病就會接踵而來。莊子之人間社會篇:古時候之修道高人,須先充實自己之道德,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所存於己者未定,是說不秤秤自己有幾兩重,德行如何,還想替人打抱不平、當和事佬,或去揭人瘡疤之意。你會害人,對方一樣也會反過來害你,別人也會害你的,一山比一山高,所以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叫作越幫越忙,或火上加油,或言者無心而聽者有意,連詞句、語句之尾音高低,也會改變原意,而把事情搞砸了。本來要當公親,反而變成事主,你如果要談事情,除非雙方平常交情不錯,可另當別論外,如果雙方是素昧平生,平常無私交,尚未取得信任,能使對方認為你是夠分量,足以信任,靠得住前,就直言不諱,單刀直入,你就必定會死於正處在氣頭上之人(暴君),而你又揭他瘡疤,必會死在被揭瘡疤之人之面前的!對方不先揍你一頓才怪。好名的人,就會互相傾軋;智巧的人,會成為鬥爭之器具。這兩者都是凶器,不能作為處世準則,是不好玩的。事情會起風波,都是因說話所引起,傳達語言,則會有得失,傳話多一字、少一字,或多一句、少一句,就如同風浪一樣,會使人不可捉摸。人會忿怒發作,不是沒有原因的,話太多、放話、無中生有,話離題太遠,就容易發生危險的。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厲心。是在比喻人在生氣或急迫時,口就不擇言,口出惡言,相罵就無好話,先罵再說。好名的人,就會互相傾軋;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是在比喻做人、做事做得太絕時,或政府不依法而強徵土地,又天賜良機,趁人不在家時強行拆屋,連旁人、老天也看不下去,路見不平就會拔刀相助,會想辦法替被害者出氣,在別人之地盤內使不上力時,會退一步,轉個彎,換一個跑道,找別的地方做為破口,一樣會攻入其核心,會使你想不透本來一切照計畫執行,為什麼到最後關頭會變成這樣?變成難善了,係人算不如天算之故也。作者於尚未寫作道家思想(學說)實務前,太上老君於晚上第一次來靈學教學時就是教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句經文,聽完課後不當一回事,未作筆記,過了一天,記憶就消失了,也不曉得自己是老君之門生(學生),上課時顯現出來的老君看不清楚其面相,只能看到側面、背影;經過約一星期又來靈學教學,教秋水篇第2節:井蛙(井鼁)、夏蟲時才感覺出來是太上老君真的來教學,因學生要認真聽課,對於教的比較深奧的地方就準備紙筆置於床頭,馬上記在紙上,於隔天趁記憶尚未退去前,就要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送雲端儲存,與讀者分想,所以大法士所寫之道家學說實務是太上老君所教的,是天下第一人,無庸置疑,所以所寫之文章不能有誤,故責任重大。
        舉世古今之人,未明大道之原,固執己見,互相是非,皆未能悟大道,以一曲之學,固執不化,迷其真宰,妄執我是,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井底之蛙,都說別人是井底之蛙,自己看自己,越看越偉大,此悲世之迷而不解。世事不可以有心而為,不是輕易可涉,若有心求名利,恃才妄作,未有不傷生害性者也,故不可不安於命。處於亂世,若要遠離禍害,非得冺滅聰明才智、求功名之心,做到虛己順物,以修為(心齋,以心來吃齋),才能虛靜應物,以不才為才,以無用為大用,才能全身、全性。此為莊子人間世篇涉世之哲學重點所在,其餘就不再一一闡述,讀者可自行慢慢去悟,悟多少算多少,有百利而無一害。本篇就老君教人處世(事)要能察言觀色,不但相由心生,人的喜怒哀樂都會顯現於臉上,所以在職場上、交際應酬、親朋好友相處,就要學會看人眼色這一招,成語為:氣氛、氛圍。白話為:觀風向、嗅味道。不管有所求於長官、長輩、親戚、朋友幫忙時,要看時機,於其心情很爽時才能提出要求,事情一定能辦成,很快就會得到幫忙;如不懂此竅門,有事想求人幫忙時,只考慮到自己的需求,不會看人眼色,如長官昨晚跟老婆吵架或被其長官K得滿頭包,氣尚未消,臉色還很不好看,自己就傻呼呼的去找長官幫忙事情,一定是被臭罵一頓,跟本得不到幫忙。所以為人處世必須懂得此句:察言觀色、觀風向、嗅味道之老莊哲學,也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才行。作者於與部屬閒聊或聚餐聊天時,偶爾會與部屬開開玩笑,問問他(她)們有沒學到觀風向、嗅味道、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之功夫?他(她)們也很老實的說,至目前為止只學會拿得起,至於看得開、想得通、放得下、觀風向、嗅味道則還在學習階段,這些道理,俚語稱為:目頭巧、不會蓋頭、蓋面(即學會了觀風向、嗅味道)之道理。學會了這些道理,保證年年考績甲等,不會考鴨(乙等),如不懂此道理,凡事只考慮自己立場,都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與化糞池之石頭一樣,又硬又臭,考績當然會乙等,升遷也無望。但腦筋也不能太聰明,一心想巴結長官,求得長官之信任,與長官同流合污,如此,也很麻煩,還要學得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之竅門,只同流不合污,才能勝物而不傷,不然雖然成為長官之心腹,但於大難臨頭各自飛時,也很容易成替死鬼,這些道理,莊子也沒明說,只以說故事之方式,列於經文中,於讀者自己去領悟,這叫做修道。能知道這些道理,比鈔票還有用,敲木魚、唸經也比不上悟性的!
        時值癸巳年末,甲午年至,依無極之原理,社會之昏亂已亂到極致了,即將轉回好運勢,但在這轉折之一年,不會太平順,莊子心中對眾生寄寓無限之心酸,要眾生能悟大道,順乎自然,不要再違反自然了,才能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此是要依眾生各人之造化而定的。作者在此順便向讀者拜個早年,願天佑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甲午年個個能行大運。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談形體與心智之殘障-瞎子、啞巴與聾耳(意識形態、觀念不同)要如何溝通?

談形體與心智之殘障-瞎子、啞巴與聾耳(意識形態、觀念不同)要如何溝通?
        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德充符:「王駘,兀者也,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在宥篇:「鴻蒙曰: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獸之群,而鳥皆夜鳴;災及草木,禍及止蟲。意,治人之過也」。道家係兼具出世與入世之法、釋家為出世法、儒家為入世法。此文正為談入世與出世,依說文解字文義為逍遙遊篇說:瞎子(全盲)沒有辦法看到五彩之美麗,聾子沒有辦法聽到鐘鼓之聲音,那裡只是形體四肢會有聾盲?智慧也會聾盲啊!當瞎子或聾耳碰上啞巴,二人要溝通,確實相當困難,聾子問啞巴半天,啞巴也很認真回答,只是啊!啊!啊!啊了半天,聾子就是聽不到,以為啞巴不理他;啞巴問聾子問了半天,聾子都不回答,不是聾子不回答,是他聽不到,這個問題很麻煩。目前的政治氛圍就是如此!一個要統一、一個要獨立、一個要維持現狀,三強鼎立,誰也不讓誰?有人想修心養性、有人想鈔票而在炒股、炒房、炒地皮、有人想奪權,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讀者似可研究出解決方案,不然讓無良之政治人物、商人如此繼續亂搞下去,連倫理道德、禮義廉恥都給毀掉,從上到下,專門在幹一些違背天理的事,讓下一代子孫來學習,使其迷惑,誤以詐騙為榮,社會亂成一團,日子就會越來越難過。德充符篇:王駘這個人是一支腳的殘障者,跟他習道的人都說他沒有教人如何習道,都是他以身作則給弟子學習,跳脫形式而以心靈教學為之。在宥篇:鴻蒙(似為鴻鈞聖祖)說:人擾亂了自然的常態,違背了萬物之真性,就無法達到自然之教化;野獸會離群,鳥白天不啼叫,變成晚上在啼叫,連鳥獸心也慌亂了;人類違反自然的結果,波及草木,禍及昆蟲。啊!這是管理人之過錯。此幾則故事是在提醒執政者須照顧自己子民,不能以意識型態治國,如不聽選民心聲,只顧政黨利益,而一意孤行,是會禍及下一代的,與殘障無異,此省世語,世人應有所覺悟,選舉時可否為了一點小甜頭之賄選,求一時之爽,就出賣自己靈魂,違背自己的良心投票?才不至殃及下一代,選民可深思!
        此文之意境是在說:五官、四肢、形骸雖有缺陷,但道德齊全,雖獸面人心,一樣受到世人及老天之尊重,合乎自然法則。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獸之群,而鳥皆夜鳴;災及草木,禍及止蟲。意,治人之過也」。其意境係要世人不可違反自然,人如長得一表人才,形骸、五官、四肢正常,而心智殘障,有理說不清,為非作歹,炒股、炒房、炒地皮、爭權奪利,外表雖看不出來,但與人面獸心相同(即半人半禽獸),眾生事情亂亂做,連鳥獸都感覺得到,心神也不安寧,也亂闖、亂叫了,災及草木,禍及止蟲。是比喻大人為非作歹,會殃及子孫之意。意,治人之過也。是說:啊!這是管理人之過錯,此治人,有多重意境,上至最高領導人、五院院長、部會首長、地方首長、公民營公司之領導人、管理人、祖父母、父母在內,一體適用。在上位者或長輩於決策錯誤或做錯事,而不認為自己做錯事,無辜受害的是老百姓、子孫,也就如俗話所說:火燒山燒死猴子,猴子無辜受害之意也。
        人們喜歡貪小便宜,好手好腳,也無重大疾病,有錢買雙B轎車,無錢繳牌照稅,而以殘障親友之名買車來規避牌照稅,或賺黑心錢或包工承偷工減料,欺、詐、搶、騙、殺人、放火、販毒、吸毒、製刀、製槍、A健保費、排放毒廢水…等等&,依莊子之說法均是屬於心智殘障之列,或許當事人不認為自己有錯,是社會大染缸污染所造成,與盜亦有道之歪理相同,但就是會污染到後代子孫之心靈,原是為了子孫能過好一點生活,反而是害了子孫,君不見警察抓到歹徒,其父母親到警察局時都會說:我的小孩很乖,不會做壞事,如果真有做壞事,也是交到壞朋友才學壞嗎?上樑不正,下樑歪也。男學生穿女學校之女生制服搞笑、搞創意,學校說學生不對,要處分學生,學生家長說學校小題大作,不排除要轉校或送至國外唸書,讀者認為誰對?類此惡性循環之結果,造成今日社會之亂相,是否屬於心盲、殘?誰之過?是選民自己選出來的國會議員、領導人,再由勝選之政黨分配權位給自己人,政客要怎麼搞?選民也就無可奈何了,那要怪誰呢?所以不能將次序、是非、正邪、善惡、利益之觀念顛倒,對於講真心話候選人之政見聽不進去,對於嘩眾取寵候選人之政見則很高興聽,也甘願被騙,等騙完後,輪到自己吃到苦頭了,才來背後駡皇帝,則如同狗在吠火車,一點用也沒有,勸世人腦筋要清醒,能覺悟,才能造福子孫。
        憨百姓有憨百姓之悲哀,地方首長常常以行政命令高於法律,來剝奪或限制人民權利,也說是依法行政,不將大法官會議解釋當成一回事,提起訴願又官官相護,訴願駁回,理由富麗堂皇,都是憨百姓不對,但自從去年起老天之拂塵一揮,台中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即陸續就關於剝奪或限制人民權利之法律,應具體明確,且不得增設法律所無之限制,亦應遵守法律之位階原理,命令不得高於法律,法令亦不得溯及既往之原則,將原處分及訴願決定均撤銷,訴訟費用由被告(原處分機關)負擔,這下子就好玩了,行政官司打輸了,要以公費支付訴訟費,會計及審計部門會有意見,會追究責任外,更須面對地方政府不分新、舊建物,新營業、舊營業店家,一律依現在之新法溯及既往,予以取締,甚或直接消滅既存之商圈,須面對國家賠償及回復原狀之機關求償之責任,吃不完兜者走,問題可大了,看看政府官員以後敢不敢再以內部召開個會,制定一個辦法或注意事項,不必經過立法程序,便宜行政,就可直接限制或剝奪人民權利?看樣子,為求經濟發展,由行政機關召開內部會議後,由地方首長宣佈戒嚴,宣佈特種營業及夜市夜間不得營業,不聽話時,由台電公司停電,學習共產國家,房子要怎麼拆都可以,都市計劃道路要開直的或開彎的都可以,要變更多大面積之土地,只要都市計劃委員舉手通過就可以,有功相爭,有過相推,人民有抗爭就抓起來關或槍斃掉,經濟才能發展,老百姓才會聽話,民主國家可以如此幹法嗎?類此心盲、殘,將如影隨形,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戒之!慎之!以免禍及子孫。莊子如是說,信不信在己。君不見有許多形體正常之企業家年輕時專門在炒股、炒房、炒地皮,而不知此行為是屬於心智殘障,等於是在為惡,只顧眼前之利益,炒到年老時不是住進看守所補修道德學分,就是失智、中風,傻傻的認不出自己的子孫、新台幣、美金,患了重聽、青光眼等眼睛疾病,變成形體殘障,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但有修道的人,一看見此情景,就知道其於年輕時是幹了何種好事(反諷語)?因果循環不已,逃也逃不了。故不論眾生聽得進去也好,聽不進去也好,非得照這樣做不可,因這是天律,更改不得,如可修改天律,則天公就可換由老百姓來當了,太陽就會變成由西邊升起,四時(春夏秋冬)就亂了序,行星就會相撞,這還得了,有不服,可找閻羅王訴願,去打官司,看看閻王爺會理會嗎!如此之惡性循環就會變成政治之因果報應,歷史皆然,讀者對此省世語是否應有所覺悟呢?願人人平安!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談天地與萬物—萬物平等理論(天地一指也,祖先之風水寶地是其生前之德行所得來之利益-不馮其子,靈公得而里之)。

談天地與萬物—萬物平等理論(天地一指也,祖先之風水寶地是其生前之德行所得來之利益-不馮其子,靈公得而里之)。
        齊物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天地篇:「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要瞭解莊子此二段文義,以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就不容易了,要悟出其真意,則難上加難;可能悟得走了樣,功力不高的,可能悟得牛頭不對馬嘴,而貽笑大方。先說彼與此,彼,代表是,此,代表非,為什麼有是非之爭,是人想出來的,依莊子之理論:是,有是的道理,非(不是),有非(不是)的道理,因每人所處的環境、立場、角度、觀點之不同所致,故有譽堯而非桀之言論(你說他不對,他說你不對,事實上沒有誰對,誰不對;也許二人都對,二人都不對;二人各讓一步,則二人都對;互不相讓,則二人都不對)。接下來再說指與非指、馬與非馬,指()比喻為正面,非指(非馬)比喻為反面;如解釋為指頭與非指頭,馬與非馬,即為望文生義,看圖說故事也,解釋走了樣了。
        接下來就進入主題之意境了,此節是在闡述老子第二章(觀竅章)之相對論,天下事物是相對存在,故有有就有無、有難,就有易、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低、有音,就有聲、有前,就有後、有人,就有鬼、有神,就有棍、有妖,就有魔、有鬼,就有怪,是要世人安於本份,各司其職,才不會起紛爭;此為自然平衡法則,為中天管理萬物之法則,中天又歸理天來管,天地管人,道管天地及神佛,即上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層級節制也,以保持平衡,至於為什麼要如此規定?是天律,人所不能知,此謂之玄。太上老君曰:老君修得以炁分身,一體玄功各揚名,同拜鴻鈞修道德,原是一炁化三清;元始天尊曰:先有盤古後有天,元始更在盤古前,何以會如此玄及如此久遠?全是道之炁化(中國人說是炁,外國人說是磁場)在運作之結果,讀者如不信,可去請教老君。而天地又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又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故萬物都有自己求生之本能,無法適應生存法則就會自然被淘汰,故眾生要有自己之中心思想,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被人利用,等到沒有利用價值時就被人一腳踢開,到時才來怪天怪地,怪誰對不起我,已經太晚,來不及了。於自然之生態平衡失調或嚴重失衡時,天地就發出警訊,天災、地變、傳染病毒就來了,給眾生收收驚,看眾生聽不聽老天的話!
        彼,是一個是非;此,也是一個是非。是,有是的道理,不是,有不是之道理,比喻各人之立場、觀點不同或利益衝突而產生是非。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比喻涉及是非之言論不要直接了當的直接說出口,因以正面說法比較容意得罪人,如以反手拍反面的說法,一樣達到正面說話之效果,也比較不會得罪人,以指桑罵槐,沒有明罵,聽的人聽了就知不好意思了,聽的人心理會想,好家在沒有罵到我,以迂迴之方式罵人,被罵的人不會生氣;說更白一點,要罵一個人先誇獎他,說他好話,先給他屁股翹起來,等到他聽得很高興時,再虧他,如於某個地方再加強一下會更好,對方絕對不會生氣,也就不會有是非之爭或結怨,此為鎖螺絲理論,也是既罵人又鼓勵人之方法;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指馬之非馬也;也是做如此之比喻。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是比喻天地雖大,以道之立場觀之,不如一支指頭的大而已;萬物雖眾,不如一匹馬毛之多而已(比喻萬物眾多如馬毛,稱之為眾生,以悟出萬無平等)。逃不出如來佛之手掌心之典故,就是比喻此,云云眾生、萬物,世界有幾億人口要怎麼管理呢?就是以一指、一馬之原理來管理的。一:即道也。指:主導、導引也。馬:比喻萬物。天地、萬物,均受道之主導、導引也。亦即天意在導引民意。達生篇言:夫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萬物受天地之化育,故人不可不尊天。天即自然。要順應自然法則,不可逆天去違反自然法則。不只是人間有使用電腦,老天之電腦容量、記憶體不知比陽間大幾倍,且老早就有雲端科技了,以人影來管理眾生之善與惡、男代表陽,女代表陰,男就是男,女就是女,怎麼男人可娶男人為妻、女人可嫁女人為夫?於西方國家主張男女平權之國家中,法律允許同婚,就表示世人比老天還大,大大的在違反自然律,與老天作對,教壞囝仔大小,敗壞社會風氣,製造愛滋病,人不依倫理,天即不依天理,既然世人要亂搞,老天也亂搞時,當世紀傳染病毒來襲時,後悔就莫及了,到時找阿門、阿拉、阿彌陀佛、瑪莉亞幫忙,也幫不上忙的,如由搞同性戀的國家人民來自己來承擔苦果還好外,如還傳染到他國,則罪孽就深重了。世人就是無法以影子、陰陽、五行來管理人,如此就知是人厲害或老天厲害。
        天地篇: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天地雖大,但四時有序,能均勻化育萬物,老天要下雨,整個區域下雨,不會其中某一區塊不下雨,要出太陽,整個區域出太陽,不會其中某一區塊沒陽光(普遍、圓週,即天地一指也。指:同旨字。同一意義也);萬物眾多,老天管理萬物之方法是一致的;眾生眾多,是以其真性在主宰其心靈。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是比喻眾生之真性是源自於其前輩子修道之所得而來的,其道德之所得是天生所形成的。為什麼一同乘遊覽車旅遊,發生車禍時,有人幸,有人就不幸?為原於德而成於天,之故也:不然逍遙遊篇莊子怎麼會說: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其祖上積德不厚,已自身難保了,無力庇蔭子孫也;同樣一間房子,有人住的不安寧,換一個人去住,則住的很安寧!同一公墓之墓地,有人之後代子孫不安寧,換別人埋在同一墓地,其後代子孫則很安寧!這要去問莊子為什麼他特別知道,而於則陽篇說: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此謂之玄。水之積是比喻心性,風之積是比喻德性、氣數,合稱風水(坐向、方位),風水之好壞是由祖先生前之心性、德性所換來之利益,堪輿祖墳寶地就是依據此理論而來的,不是靠堪輿師選擇的,堪輿師雖然是選到了寶地,但與亡者之生前德行不能相配,變成德不配位時,就變成與一般風水一樣 。總結,修道能修至天道,則有百利而無一害,且眾美從之(刻意篇:即一切好康的事,修道高人都能得到),莊子如是說。管理眾人的事與管理部屬也是同一道理,要採取齊物論之憨百姓、憨猴,朝三暮四方式飼養,百姓或猴子反彈時,則改為朝四暮三,或採鎖螺絲理論,螺絲或發條不能一下子即上太緊,螺絲會裂開、發條會斷掉,當螺絲或發條鎖太緊,員工、百姓受不了反彈時,須將螺絲、發條放鬆,安撫一下,給予添加一點潤滑油(即請喝喝酒、吃吃飯…),安撫一下,再繼續鎖,才會慢慢的適應管理方式,讀者不妨修一修,看看能不能得到。如能修成道,其心靈自可幻化為大鵬鳥(即北冥有魚),飛往南冥,當神仙去。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談是非、平等—凡事不能只看一面,也要看另一面;不要名、利,以網路道場(等同道德學院)之方式來護法兼弘揚道學,觀念才不會被鈔票、塵埃污染、障礙而看不清楚真相;不幹壞事,保持最後一口氣,才能逍遙、瀟灑、自在。


談是非、平等-凡事不能只看一面,也要看另一面;不要名、利,以網路道場(等同道德學院)之方式來護法兼弘揚道學,觀念才不會被鈔票、塵埃污染、障礙而看不清楚真相;不幹壞事,保持最後一口氣,才能逍遙、瀟灑、自在。

        齊物論:「是亦一無窮,非亦ㄧ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大宗師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天地篇:「萬物ㄧ府,死生同狀」、至樂篇:「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老子反復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欲懂得道德經之真意,非懂得南華經不可,欲懂得無邊際又摸不到邊之南華經真義,並非易事,不懂得南華經之真意而要去悟道德經,則似懂非懂,且各人解釋各人之理論,且都解釋得頭頭是道,但其真意為何?每句話之意境及故事內容是在比喻些什麼?在形容些什麼?已經很難了,如要能聽出其玄外之音又更難,及解釋是否走了樣?則沒人知道,只有老莊自己知道。莊子一書(南華經)其意境是在闡述人生、老、病、苦、死之一部大經典,也是道家修道之最高指導指南,也是在闡述道德經之真意,但有史以來,所有有關老子、莊子二書之著作,都從事於理論或學術研究,並未見過有關進入其意境之著作。作者自前年10月接獲指令,自去年214日起即連續發表有關莊子一書意境之文章50餘篇,以現代之語文,參雜ㄧ些俚語,典故,不譴是非,上雲端,已將該部經典講活了起來,讀者或多或少會自己去悟其每句話之真意了,讀作者之文章免學費,免買門票進場(等同道德學院,老子的道德經是為體,歸類為道院、莊子的南華經為用,歸類為德院,合稱:道德學院)聽講,為免落入為善無近名之框架,所以不必會員、不設道場、不收供養金,也不必樂捐或布施,以網路道場方式護法兼弘揚道學,有教無類,可免費吃到飽,能不受外在環境之污染,一樣可達到弘法之效果,因到道場聽講的必竟是凡人,意見特別多,因須涉及會費、費用收取、添香油錢、捐獻,就會牽連到鈔票、名、貪的問題,也不好搞的,對於想修道而家境不好,沒錢捐獻而愛面子之道親、道友來說,偶爾也會在道場吃個便飯,又沒錢添油香、捐獻,也不好說出口,面對事事向錢看之功利社會,心裡感覺跟不上人,乾脆就不去道場,如此又會失去修道之機會。為不得罪人,能讓人人都有修道之機會而又不涉及錢的問題,改採寫文章上網存雲端方式弘法,事實上就是老莊所要推廣之道德學院,可人人上雲端自學道德經、南華經,不要名、也不要利,那就皆大歡喜,如此就很逍遙、瀟灑、自在,亦可省掉閒言閒語,以此方式來體悟莊子所闡述真正之人生及免禍之道,看透死生,此書()講得很透徹,講到人內心深處,對將來於面對死亡時也就不會畏懼,也將世人一些藏在心坎深處不敢說出來,怕被人知道的話(事),全部都給抖了出來,這就是真正之人生,天下事沒有人不知鬼不覺的事,老天都清楚的很,所以壞事是幹不得的!。

        有參加過主管培訓之學員都知道,上領導統御之實務課程時,老師都有發給學員一張黑白之女人素描,先叫學員以正面欣賞該女人長得好不好看?學員都同聲說難看極了,很醜,醜得像巫婆。老師接下來叫學員將素描轉為45度角再欣賞一下,學員齊聲說怎麼長得這麼漂亮?老師說正面看與側面看不是同一張素描嗎?同一個女人嗎?老師解釋說以後當人主管時,不能片面看待部屬,要由不同之角度去觀察判斷,瞭解其不同之性向,做權變領導,不可一層不變,於社會上也是一樣,同樣是同一人,有人說他很好,也有人說他很壞,這就是你以自己之角度只看到其一面,而沒看到另一面所致,最好是能多看幾面,面面俱到,就圓滿不會起爭執。例如哥哥上夜班,早上在睡覺,小弟弟才2、3歲,天真無邪,在家看見媽媽煮好中飯時就很高興,怕哥哥睡太晚起床,飯菜冷了不好吃,就興奮的跑去叫哥哥起床吃飯,不醒叫到醒,起來吃飯為止,弟弟是好意,怕哥哥太晚起床吃飯,菜冷了不好吃,並沒有錯啊;但哥哥認為弟弟調皮搗蛋,每當我正好睡時,弟弟偏偏就是不讓我睡,硬要把我吵醒起來吃飯,晚一點吃飯又不會怎麼樣,為什麼要一再吵我,也沒有錯?兩人經常吵得不可開交,那兄弟兩人的看法,到底是誰才對呢?其原理可見逍遙遊第2節:野馬也,塵塵也,生物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野馬:形容水氣。比喻:凡人之觀念。塵:飄揚在空中之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形容:水氣(觀念)被污染了。一般凡夫看事情猶如水氣,被野馬奔馳所捲起之塵埃污染、障礙住,只能單向看事情,容易迷惑而執著,看不清楚事實真相;要修道,才有能力雙向或多方向的去看事情,才不會被障礙住。莊子齊物論說:是,也是一無窮盡,要講一個人好,都會朝好的面向去講,講也講不完;非,也是ㄧ無窮盡,要講一個人壞,都會朝壞的面向去講,講也講不完;所以說要化解是與非,莫若以明(不如明白自己之真性,拋開是非,用空明若鏡的心靈、真宰來觀照萬物)。要消除因各自立場、觀點之不同,講話不得體,利害衝突所引起之意氣或是非之爭,是要以莫若以明,去看待事情。不能只看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就無法發現真實,當然有是非之爭。不論是夫妻、學生、親戚、朋友、同事,雙方會吵架,是每人之見解不同所致,會吵起來就是表示雙方水準差不多;一方大聲,一方讓一讓,不回嘴,怎麼可能吵得起來呢?所以學生只要是吵架,老師都會將兩人一起罰跪,因為表示兩人都不對,雙方都對就不會吵架。看見不喜歡見到的人,也是一樣,離開他就好,就不會受氣。社會之通病都說自己對,都說別人不對(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都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的一面,未看到別人之另一面(自彼則不見),故均有所偏。如看見別人的另一面,就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對或不對(自是則知之)。這樣說也許仍有讀者還是看不懂,乾脆講更白一點,就是:說是也是,說不是也是;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不是;是與不是,皆是(和之以是非,不評論是非,以自然的方式讓是非平息,也就不會得罪另一方)。也就是:是與不是,兩者都對(兩行)。話是如此說沒有錯,但是不是人人都可辦得到的,沒有相當之修持的人是辦不到的。故要修道,修肚量,修到肚量、心靈意境之廣大,大到如鯤之大、鵬之背之大,不知幾千里之大;人生逍遙、瀟灑、自在,來去走一回,而無任何遺憾,此為逍遙遊篇修道者之意境也。所以作者一再說明莊子一書(南華經)是修道者心靈之最高指導指南,答案就在此!有興趣者不仿参考、参考,有利而無害。

        齊物論說:死與生,是命中所註定。就像由白天變為晚上,由晚上變為白天一樣平常自然,這是自然之變化,人是無法參與或知道其中之原因的,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會於那一天出生,也不知道那一天會死。就因為死生是自然變化之結果,故生男生女本來就是自然,而現代人比較聰明,有錢就會作怪,會找醫生做性別選擇,要生男生女可由自己作主,要於那一天出生也可自己選擇吉日、吉時做剖腹生產,將來小孩長大可做總統、做大企業家董事長,人雖然很聰明,但老天比人更聰明,凡以人為方式決定性別或出生時辰,老天就不給你知道小孩真正之生辰八字,給你算不出小孩的命,本來要生女的,而以人為方式做性別選擇而變為生男的,老天給了一個不對之時辰,長大後不乖,做壞事,一天到晚出狀況給父母承擔,享受性別選擇之成果,看人是要自然生育或人為生育。老天給我們自然生產,賦給我們正常之形體而未殘缺,就是好生,出生後繼續修道,活得當人的時候就要勞苦,老年時才能享清福,不會多病或臥病在床,拖累子孫或橫死在外,該回去時就會在自己所睡之床上壽終正寢,死了是給我們休息,不必再繼續勞累了,這叫好死,修道只是修個好死,不會拖累或殃及子孫而已,子孫於辦完喪事後即可分財產,如久病在床,拖累子孫,所存之老本被醫院,養老院.外勞賺走了,未留財產給子孫不打緊,甚至讓子孫借錢來替我們醫病而負債,這叫殃及子孫.故修道只是修個好死,不致殃及子孫而已,莊子如是說。所以說莊子一書是在闡述生、老、病、苦、死之過程中如何趨吉避禍之道,為修道者之最高指南。世人一天到晚為不公不義而吵吵鬧鬧,要爭公平,基層 中階、高階、領導人,都要領一樣薪水才符合公平正義,天下事務之公平,就如同五支指頭,長短不一,每支指頭各有其功能,這是自然法則,代表社會各種不同之階層,是個人努力之結果,各有不同之付出,所領的錢當然不一樣,如果為了錢之平等而吵,就如同將五支手指切平,五支都一樣長,表面上看來是平等了,但實質上人已變成殘廢了,整個社會也就垮掉了,社會也沒有成長之動力了,故人不可違反自然。依齊物論是非兩平之原理,同理;說平等也平等,說不平等也平等;說平等也不平等,說不平等也不平等;平等與不平等,皆平等。天下事平等與不平等,也是自然法則,如事事都講人為平等,就違反自然了。萬物ㄧ府:天府與地府合為一府,人死了,都須往地府找閻羅王報到,判定一生功過後,好的分發至天堂,壞的分發至地獄。死生同狀:每人出生時都光著身體來人間報到,死的時候都須回歸自然,不分阿狗、阿貓、大官、小兵,貧、富、貴、賤,一律平等,每個人都躺著直直的回去,也沒有人坐著死,或站著死,這才算自然之平等,經過獻花、獻菓、奏哀樂、捻香之過程,送往火葬場化成灰,一切就回歸自然了,也就沒有是非、平等之爭了。要理論可去找閻羅王理論,但當一看到閻羅王,就如同老鼠看到貓,腳都發軟了,尿都流出來,屁也放不出來,這才是真平等。人死了,化成灰,就從有變為無,再由無轉世化為萬物,又由無化為有,故老莊說天下萬物,有生於無,無生於有。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機,無變為有,有變為無,人所吸吐陰陽之氣也。亦即自然、造化也。出,生也;入,死也。嬰兒出生來當人時,當吸到這口氣,嬰兒就會哇哇的哭叫著:糟糕了,怎麼又轉世來來當人,又要來受苦,表示已能活了;於人要死的時候,原來所吸的這口氣也要吐出來還給老天,二腳一蹬,就嗚呼!哀哉!再見了,回老家去了,由有再變為無,回歸自然,才是真平等)。一生、一死之自然律,但沒有說轉世會轉成什麼動物,只給眾生生、死之概念,此為萬物平等理論。

        目前鬧著沸沸揚揚的大埔違法徵收土地,鬧出多條人命,主其事者仍然照幹,最後是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須接受如影隨形之考驗的,會如此蠻幹,問題出自於商業政治化、政治財團化,魚幫水,水幫魚,才有政治獻金及檯面下之運作,觀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免稅而不受國會監督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道理自明。法律是由人定出來的,問題不是出在法律,而是出在於人心,出在都市計畫法第十九條第三項之偷渡條款之不願修改,土地雖是私有財產,但因官員之心態,為了其目的,可用偷渡方式為之,先變更一小塊土地,上級機關再予以擴大,將私有財產(土地所有權人)須受政府之支配(太上土地所有權人)之方式,先斬後奏,管你人民同意不同意,照常公告發布實施,也都說是依法行政,就是不修改法令,一修改就要喝西北風了,也沒戲唱了,財源就斷了,這也是營建署寧願以行政解釋之方式便宜行政而不修法之原因,但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至於依法行政是要如何解釋才對?是否合法.違法,二個都是法,合稱依法行政?行政機關解釋行政機關的,法院解釋法院的,但最後是以法院解釋的才算,現在碰到行政機關不依法徵收土地,被法院撤銷了,後遺症就難善了了,說不定會換成主其事者自殺?逃亡?坐牢,面壁思過?話說太多會顧人怨,點到就好,必竟菜蟲吃菜最後須死於菜下,人生就是須受如影隨形之規範,否則老天要如何管理眾生呢?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來空空、去也空空,到最後什麼東西也帶不走,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世人永久所有,要怎麼抉擇,就看各人自己之修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