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洩尿換滲屎,此三者,有無不同?
齊物論:「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曰: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故曰: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一般人的解釋法與道家的解釋法,以下看看有無不同。
一般人之直覺法一看到這種文章會說:有值得看嗎?就像小學生在寫作文一樣,把我們看成三歲小孩嗎?三加四、四加三不是都等於七嗎?難道要教我們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遊戲。點名簿。鉛筆。拿起鉛筆來。放下鉛筆來。讀者可回憶一下,我們讀小學一年級時,國語課本的第一課是不是教這些?這是基礎教育。莊子是武功超強、國學造詣世界第一名之高人,其文章之用辭、遣字與法律條文一樣,只要一字之差或條文中漏了一個字,整個意思完全不一樣。他為何會立此言呢?讀一下作者之解釋,看看讀者有何不同看法?再說。
狙公:養猴子的人。賦芧:拿栗子餵猴子。猴主人跟猴子說:本來你們早上吃四個栗子、晚上吃三個,現在開始改為早上吃三個栗子、晚上吃四個,猴兒們馬上氣得跳腳,說不行啦!猴主人為了要安撫猴子,就說:好啦!那就改回來,一樣給你們早上吃四個栗子、晚上吃三個,猴兒們就很高興說:ㄟ!我們贏了。莊子所說的意思不在此,而是在句中的
: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三加四與四加三都等於七,名與實都沒有改變,只是猴兒們不高興,只好順著猴兒們的喜怒心態,做不同的調整而已。其實還不都是一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也有一個時代的用語。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為戰國時代的用語,如以現代的用語為:飫飽吵(無理取鬧)。執政黨做這樣被罵,改那樣也被罵,做也被罵,不做也被罵。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以前民怨第一名是玩股票不必繳證所稅,新總統上任後就從民怨排名第一名之證所稅改革起,此一改革,沒有玩股票及受薪階級的多數人是爽了(朝三),認為總統順應了民意了,這樣就可慢慢縮小貧富差距。但此改革相對引起少數股票大戶不滿,又擋到一些財團及民意代表的財路,大力阻擋反對,而這少數人又實質上擁有權力者,結果改到財政部長、行政院長都下台,沒辦法,又降低課稅門檻,也被罵。罵到執政黨輸掉地方選舉,怕連中央選舉也輸掉,乾脆廢掉證所稅(朝四),也被罵政策反反復復,人民無所適從,罵到政務官也怕了,變成憨鴨仔,沒有人敢再為政策辯護,怕辯護又被罵,會輸掉選舉,只好順應民意,此就是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時代進步,人民對政府的期待也相對提高,每到選舉,候選人就加碼加發、提高社會福利,想討好選民,以便贏得選舉,那錢要從那裡來呢?總體預算不變,也只好調整其他科目之預算、提高房屋稅、地價稅、行政及交通違規之罰款來因應,以順應民意。結果社會福利是享受到了,但相對稅捐提高了,錢又被拿回去了,實值上不變,但還是會被罵一隻牛被剝好幾層皮。此為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之真意。莊子幾千年前所說的話,不論任何朝代均一體適用,不能改變,這是老天所規定之遊戲規則,就如同連續劇,劇情都是好人先死,壞人最後才死,如戲一開始演,壞人就死掉了,劇情就不好看了,也沒人想看,也就沒戲可唱了之道理相同。洩尿換滲屎,也是相同道理,老百姓喜歡新鮮感,認為政務官或民意代表在位太久,容易作怪,總希望有機會能讓在位者下台,換人做做看,但在位者可不這麼想,想做越久越好,認為我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下台?至於誰上台?誰下台?人民一樣要工作才有飯吃,也一樣要繳稅,不可能換某人上台,老百姓就不必繳稅,也不必工作吧!差別在於不同的支持者可能有機會享受到一些特殊待遇而已,此就是台灣諺語所說之:洩尿換滲屎。會漏尿的,褲底會濕濕的。會滲屎的,褲底會臭臭的。此二種情況,沒有換掉褲子,就會感覺很不舒服,忍耐到最後還是總要換掉褲子,身體才會感覺舒服,才不會濕濕臭臭的,那到底是洩尿的好,還是滲屎的好呢?或二個都一樣(兩行:二個都可以)?此亦因是也之體悟法。
一篇好文章,寫得洛洛長,會話連篇就不算好文章,莊子一書已近七萬字了,所以必須以寓言、重言、卮言來代替故事內容,如台灣寓言之:洩尿換滲屎。僅五個字,你可詳細解釋,寫成洛洛長,也可扼要說明重點一樣。藉重老前輩之重言(耆艾)也是一樣。都是莊子所要說的話,但說了又怕洛洛長,乾脆以寓言、重言四個子來取代,這些古人所說的話很有道理,莊子藉用他們的話而已。因為是別人所說的話,而不是由莊子的口中說出,所以說: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你說他沒有說,他說我有說啊!你說他有說,他說我沒有說啊!是別人說的啊!那到底他有沒有說呢?這就是妙。
台灣話中,同樣意思的話,就有多種說法,外國人會搞不清楚,有時發錯音或音調之高低,意思完全不一樣,所以閒聊在話虎藍時,會笑對方說:你這隻憨猴。自嘲自己是:憨百姓。話是有點粗俗,但是很有親切感,可拉近雙方之距離,用語很可愛。莊子的用語也很妙,不管你從那個行業?那個角度切入?都能悟出他的道理來,這就是他的功力。看看當今社會亂象,大家都說自己對,別人不對,因每個人的觀念、見解之不同,也沒有誰對誰不對的問題,只是已演變成猴子罵乞丐、乞丐罵猴子,產生個說個話之對立面,絕非人民之福。百姓、民代,費盡心思去追求一體、平等,不知萬物本來是相同的(朝四),硬要改成朝三(改這樣也不對,改那樣也不對),造成諸多問題,其實都是一樣,當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有人認為我們自己這一代不怎麼好,希望下一代子孫能出好筍,有人認為我這一代好就可以了,管他下一代子孫是出好筍或不好的筍(龜崙),也沒有標準答案,寫這篇文章讓讀者開開心,希望大家能多學習對方好的一面,台灣才會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