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談莊周夢為胡蝶(言者不知-比喻見到天堂之情境)與胡蝶夢為莊周(知者不言-比喻見到地獄之情境)之物化理論-人生如夢(性變化為相,相變化為性;無變為有-幻有,有變為無-真有之幻化)。

談莊周夢為胡蝶(言者不知-比喻見到天堂之情境)與胡蝶夢為莊周(知者不言-比喻見到地獄之情境)之物化理論-人生如夢(性變化為相,相變化為性;無變為有-幻有,有變為無-真有之幻化)。
        齊物論最後一節:「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老子第35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此二則立言及作夢、假名易號之物化理論(佛家之:性變為相-幻有,相變為性-真有),為修道家思想之最高心靈指導指南,為修至無極之最高境界(亦即老子第80章之: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之天堂)。及逍遙遊第一章之:鯤化為鵬,將徙(搬家)於南冥的神仙境界(天堂也)。夢中所見到之景象就如同見到天堂、地獄之情境,搞懂了作夢之原理、理論,就知道人死後靈魂如能上天堂者,住在天堂(就是神仙世界),要什麼有什麼,悠哉遊哉,就可不必你爭我奪,能享受到雞狗之音相聞,美不勝收的自然世界,生活在此當下、眼前之環境就是天堂;有誰會想下地獄再轉世來人間當人而受苦呢?人間所受之苦難就如同當下之地獄。如還是搞不懂時,以佛家之妄心來闡述性、相理論,就會懂。將莊周比喻為性(體),將胡蝶比喻為因妄想心,經過作夢轉化程序,所變現出來的相。性體是真的,夢中所見之相是假的,是暫時性,不會久存。而於作夢時,不知是在作夢,以為所見之景相是真的,醒來時才知道原來是在作夢,所見之景相是假的,一場空。兩種情境都是人的肉體都是躺著在休息,沒有在動。差別於床上睡覺作夢時所夢到之胡蝶快樂之景象,即為天堂;躺在棺材內睡長覺所見到苦難之景象即為地獄。兩種情境都在作夢,一種是作完夢可以醒過來,才知道原來是在作夢;一個是作了夢永遠醒不來,才知道原來自己已死翹翹了,很想說話,但就是不會說人話了!即佛家所言: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如能將妄想心去除,就不會作夢,沒有夢,胡蝶就不見了,也沒有胡蝶了,回歸到性體(空),兩者之經義是相通的。夢由心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夢是假相。人生也如一場戲,戲也是假的,不能當真,演完了又回歸正常,所以也是假的。兩者之最大差別在於作夢時,自己已睡著,不知自己是在作夢,而把夢境當成是真的;演戲時,演員依劇本在演戲,演員是清醒的,已知道是假戲,如此爾耳!但未修道人將夢中所見之景相認為是真的,所以一生中所言之言論都汲汲營營的努力追逐形、名、聲、色,這叫言者不知理論(是為莊周夢為胡蝶理論)。到老要回去報到,至彌留階段時,夢就快清醒了,才知道人生是一場空,沒什麼好追逐的,這時人斷了氣,死掉時,靈魂就清醒了,但人已死了,不會說人話了(只能以胡蝶來代替自己說鬼話,是為胡蝶夢為莊周理論),這叫知者不言理論。
        南華經是在解釋道德經之真意,老子立道德經五千言即出關,對道德經並未作解釋,留給後世之子孫自己去領悟。而後世之學者各人有個人的認知與看法,每位學者各有其專精,也都解釋的頭頭是道,但解釋的內容是否為老子之真意?也沒人知道。故化為其徒弟莊周,著莊子一書,又稱南華經,老子所言之真意,以南華經之解釋為準。而莊子卻於外篇第14章天道章第8節指出,老子曰: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知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故道僅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須靠自己去體會、領悟,並無一定之答案,能悟多少,算多少。有悟道總比沒悟道來得好。
        老子拜鴻鈞聖祖為師,學習道德,學得其老師所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之絕活。於道德經第35章中立下: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之言。執:效法也。往:學習大道之法也(即道法自然也)。不害:有效法去悟道總比沒悟道來得好,只有好處,不會有害處。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對於夢與覺已解釋過多次,於此則無庸再贅述,故僅就後段之:周與胡蝶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來闡述其真意。莊周夢胡蝶:是說修道修至無極境界層次時,則修道人之心靈可幻化為各種情境,如幻化為胡蝶、景象…(即靈魂出竅),感覺相當愉快、舒適。但是為假相-幻有,只是靈魂轉換為不同之維次空間而已,自己已無法主宰自己要不要作夢,改由不同維次空間在主宰,於靈魂出竅時,不知自己的靈魂已出竅,自己已變為胡蝶,如入仙境(天堂、極樂世界),快樂無比,於快夢醒,回魂時才知道原來是靈魂出竅去了,與作夢之原理相同,是自性(真心)之顯現,人清醒時,妄心一堆,找不到真心,那要怎麼樣才能找到真心呢?於作夢時,真心就會出現,所作的夢境就將妄心所做的事情,於夢中顯現出來,所以夢中所看見之情境是假的;於未完全回魂前,眼睛無法張開,須等候幾分鐘完全回魂,眼睛才能張得開,回魂時才知道我原來是莊周,而不是蝴蝶,此故事是在比喻(說明)沒有修道的人未清醒,把名、利、權、勢當成是真的。人是在作夢所看見之情境很美好,很快樂,是有修道已清醒的人了,才知道此原理(夢是一場空,不可得);如無法回魂時就須設法挽回,如挽不回,可能就會變成植物人或嗚呼!哀哉!此為莊周夢胡蝶理論之真意。因上天堂當神仙,快樂無比,人死後如果有去當神仙,就不想轉世再回來當人而受苦,此為老死不相往來理論。胡蝶夢為周:是在說明人在作夢時所夢見之景象是與現實相反的,就如同魚缸的水經太陽光照射,程現成倒影之魚缸、與由空氣疏密的作用映現於海上的城市樓臺之海市蜃樓,是為反影一樣,看起來真的是海上蓋有大樓,其實是倒影,不是真的啦!作夢所看見之情境就與眼睛所看到的海市蜃樓之情境相同,人作夢夢見已往生之親人回來是沒有錯,是倒影現象,是往生之親人回來看親人,不是親人看到往生的親人回來,故夢與覺所看到的情境是相反的,如同作夢檢到錢或中大獎領了很多錢,很高興要拿錢來用,醒時,什麼錢也沒有,才知是作夢,空歡喜一場,此為胡蝶夢莊周理論之真意。齊物論所說之人生是一場大夢,活的時候就如同在夢中,賺了很多錢,死的時候,就醒了,發覺是一場空,二手空空,原來是在作夢,但人的靈魂已跑到閻羅王那邊報到去了,知道人已死掉了,可是不會說人話了,你想說也不讓你說(此為:知者不言理論),就是此原理。相傳有修為的人,於死亡後會分發到極樂世界(天堂)去享受自然,你要什麼就有什麼,就是此化境。而有修至無極境界層次之高人,平常就可靈魂出竅上天堂去,看到真正之極樂世界,不必等到死亡後才可去極樂世界(天堂),此為莊子逍遙遊之化為鵬,將徙於南冥之化境,周與胡蝶必有分矣。就是如此區別法。此之謂物化:這就是萬物的幻化(變幻)。即物、形、現象之變化也。萬物一形也,萬物一化也,萬物一神也,神而明之,孰為物?孰為我?謂之大齊之故也。如太上老君物化(假名易號,隨方設教,歷劫度人也)為:阿門、阿拉、阿彌陀佛、玉皇大帝、佛祖、觀世音、瑪莉亞,瑪莉亞物化為觀世音菩薩、關公物化為彌勒佛。所以作夢(靈魂之轉換)與物化(形、象之幻化)二者不同。此故事是在說明生為夢,死為覺。當莊周夢為胡蝶時,自己以為是胡蝶,忘了自己是莊周,醒(覺)時才知道原來自己是莊周,並不是胡蝶。是在比喻出生轉世來當人,是為夢,忘了前世是為何人、何物來轉世當人,以為自己是胡蝶;死了就醒(覺)了,才知道前世(轉世前)是為莊周(亦即世人所傳說:出生前要先喝孟婆湯,才能忘記前生是何人、何物)?是為「知者不言」理論,僅能以說故事之方式為之,不能明講,否則就是洩漏了天機,以說故事為之,由世人自己去領悟,即不算洩漏天機。
        修老莊之道,知其無為自然之理,人所作所為多一點自然、無心、樸實,少一點人為、有心、虛偽,就可減少老、病、苦、死之痛苦,能消災、解禍,家庭平安,事業順利,兒孫滿堂,不會有忤逆或婆媳問題發生,就能快樂如神仙,何樂而不為?社會也才能安定,老莊如是說,必竟老莊是修道高人,走雲頂、執拂塵(蚊梳仔)、有剷除人間妖、魔、鬼、怪之本領,其所立之言,則由世人自己去領悟!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平安就是福。天下事,不完全是可由金錢所能解決的,須考慮到無法解決的災難、病痛問題才是大問題。說也奇怪!當文章寫到第100篇時,電腦的起動電源開關不靈了,也許要我可不必再寫了,那就等有錢買新電腦,於有升級時再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