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有身、無身(有我、無我)—生病之原因、定律,朝光明之路走,即無生老病死之問題。
大宗師篇:「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庚桑楚篇:「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知北遊篇:「汝身非汝有、生非汝有、性命非汝又不…,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處於天地之間,直且為人,將反於宗。雖有壽夭,相去幾何?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老子第13章:「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易經繫辭傳:「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此四則立言,都是在闡述世人看得開、看不開;想得通、想不通;放得下(不要把事情放在心裡叫做放下,並非不必、不要做事情)、放不下之名言,修道也只是修看得開、想得通、放得下這九個字而已。有身是凡夫之看法,不知身體是道體、性體所變化出來之相,不是真的,世人執著有身,認為身體是自己的,鬼才會看得到你,就會找你麻煩,就是因為誤認為身體是自己真的-有身(有我),才會有生老病死之問題,有修道返回了真性,知道由性體來說,根本就是無身,什麼都沒有,因為無身(無我-一切事,不以自己利益著想,而以為人利益著想),因為無身(無我),鬼就看不到你,也就無法找你麻煩,要怎麼生病呢?知道了無身,就如同睡覺眼睛閉起來時,什麼東西也沒有看到,睡著後有醒起來是為生、醒不起來是為死,沒有自己之存在,就是那麼簡單,不要想得太複雜,朝光明的活路走,不要往黑暗之死路猛鑽,就沒有生老病死(見知北遊第5節-汝身非汝)之問題。
老人家能行動自如時,是為人子女的幸福,並沒有孝與不孝之問題,於老人家行動不便或臥病在床時,孝與不孝就見真章了。但即使兒女再孝順,久病床前無孝子,服侍久了,會漸漸失去耐心,當兒女的有時也會耍耍個性、脾氣,來舒解壓力,如此之舒壓法,老人家看在眼裡,自己也知道是已經連累到子孫了,但親情無法割捨,那要怎麼辦呢?有的兒女為了養家,不得不將老人家送去安養中心,花錢請人照顧,順便等死,老人家即使老淚縱橫也沒有用,心裏想早知道會如此,年輕時好好修就沒事了,只是欠缺千金難買早知道而已。但莊子於幾千年前就講了: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要找活路走,不要自找死路)之醒世語,世人不知是看不懂或不知此遊戲規則,到老時,講什麼名言,一切都太晚了。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處於天地之間,直且為人,將反於宗。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中國即九州也。有人:有得道之人(即聖人、至人也),超然於陰陽之外。依中國人之觀念,人是借父母之精卵之結合來出生當人(故曰:非陰非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之故也)除聖人、至人以外之一般凡人。直且為人:姑且也。為人:寄形骸於天地之間。最後都會死,死了就要去出生之本原地(故鄉老家)報到(將反於宗),人世間是如同出外人出外工作,暫時寄居的旅館一樣,時間短暫,不會久留(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壽命並無長短,人於福祿享盡,死期就到了,所以要知福、惜福,不能浪費食物)。年輕有修道,年老時,老天會給你享清福(佚我以老),死了就是要讓你休息(息我以死,睡個覺,起不來,就嗚呼哀哉了!就不會拖累子孫,子孫於辦完喪事後就可分遺產了),不必像年輕時一樣勞苦了(勞我以生) ,如果久病在床,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望著錢在興嘆,有錢要請瑪莉亞、醫生、看護來幫忙用,有的人財產花不完,也就還無所謂;如財產花完,病也不會好,使兒女負債,那就麻煩了,則豈不悲哉?
這是老天所規定之人生遊戲規則,怪天或怪地都沒有用了,天地也聽不到你的呼喚聲,你想打他也打不到,氣死了也沒有用,也驗不到傷,那就可悲了!
要如何預防上項情節之發生呢?老子第13章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就是要修道來預防。有身:是指人的軀體(臭皮囊)。無身,文義解釋:身體不是我的,是老天賜的。意境是指修道已修到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軀體已交由老天在安排,沒有自己之自主權或決定追不追逐名利空間,已經看開、放下,解脫了之謂也(形形之不形也)。有我:認為人身附帶之身外物放不下,以為財產、親屬、家屬是我的,看不開、想不通、放不下,煩惱一堆,才會生病;如果認為這些身外物本來就不是我的,是老天托我們保管的,死的時候就要還給老天,帶不走,既已經無我了,那又怎麼會累、生病呢(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有形體之存在,相對就會有欲望存在,如沒有修持,很容易欲望無止境,穿金戴銀、背名牌包、開超跑、住豪宅、開趴、跑夜店、美容整形、印股票換鈔票、炒地、炒房、賺黑心或不義之財…這就是還有身、有我,尚未跳脫三界外,仍在五行中。故無我就不會生病;有我就會生病。生病之原因、定律:怕生病,沒病就吃預防藥、打預防針,久了就會生病;生病就看病、吃藥、打針來治病,久了就得不治之症;與病魔對抗,久了就沒命;沒命,病就好了。有修到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心靈已轉換為無身,生活就會很樸實,心境寂然,就不會被物欲牽引了。就連鬼撞到他,也看不到他的形體,這就修道已達到了無身、無我的境界了。
要如何預防上項情節之發生呢?老子第13章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就是要修道來預防。有身:是指人的軀體(臭皮囊)。無身,文義解釋:身體不是我的,是老天賜的。意境是指修道已修到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軀體已交由老天在安排,沒有自己之自主權或決定追不追逐名利空間,已經看開、放下,解脫了之謂也(形形之不形也)。有我:認為人身附帶之身外物放不下,以為財產、親屬、家屬是我的,看不開、想不通、放不下,煩惱一堆,才會生病;如果認為這些身外物本來就不是我的,是老天托我們保管的,死的時候就要還給老天,帶不走,既已經無我了,那又怎麼會累、生病呢(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有形體之存在,相對就會有欲望存在,如沒有修持,很容易欲望無止境,穿金戴銀、背名牌包、開超跑、住豪宅、開趴、跑夜店、美容整形、印股票換鈔票、炒地、炒房、賺黑心或不義之財…這就是還有身、有我,尚未跳脫三界外,仍在五行中。故無我就不會生病;有我就會生病。生病之原因、定律:怕生病,沒病就吃預防藥、打預防針,久了就會生病;生病就看病、吃藥、打針來治病,久了就得不治之症;與病魔對抗,久了就沒命;沒命,病就好了。有修到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心靈已轉換為無身,生活就會很樸實,心境寂然,就不會被物欲牽引了。就連鬼撞到他,也看不到他的形體,這就修道已達到了無身、無我的境界了。
世間上有拜拜、燒香、算命、祈福、身帶平安符、念咒語、禱告之習俗。如果知道: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之道理(貪婪與憎惡兩者會引起衝突,吉凶就生;互相爭奪利益,悔吝就生),這些習俗就可免了。問問自己幹了那些好事,自己心理最清楚不過,拜拜、燒香、算命、祈福、身帶平安符、念咒語、禱告,等同自我安慰,與生病吃安慰劑之道理相同,得了無形病(癌),因為是無形,檢查也檢查不到(檢查得到就不是無形病,而是有形病),當無形病轉換為有形,檢查出來時,惡魔即已找上門了,差不多都到了二、三期或末期了,這是老天所發出之警訊,如還不知道要修,單靠化療、標靶、雙標靶來抑制癌細胞是沒有用的,無形的癌細胞存於血管中,就像一條線一樣,整條線都有,因為是無形,癌細胞是無法完全檢查出來的,只能單點治療,有可能靠化療、標靶、雙標靶,將該部分之癌細胞殺死治癒了,如再沒有修,過了一段時間,於別的血管又蹦出新的癌細胞出來時,就更嚴重了,醫學上稱之細胞移轉,此時閻羅王就開始準備點名或上帝準備要開始寵召了。癌症與失智症正是老天創造發明出來對付世人之法寶,凡人就是拿他沒辦法。是真是假,也沒人知道,但依經文所悟出之道理就是如此,因知止於不知,至矣。世人如要更進一步去探索,也只有去問問老天才知道。人生的遊戲規則就是如此!既已來當人了,早死、晚死、總是會死,如果人活著不會死,不就變成妖怪了嗎?差別在於帶了什麼禮物(陰德或罪孽)回故鄉老家去見老祖先而已,唯一可確定的是鈔票一定帶不回去,因陰陽兩界,鈔票、金銀財寶,不能相流通,即使能帶回去,也不能用,要想買糖果來吃也不能買。那要怎麼辦呢?也只能看著辦吧!莊子所講的這些道理既玄又妙,世人信與不信?參考也好?沒強制性,只要高興就好,但人生的終站就是如此,於發現不對勁,想後悔,就要等到下一輩子了。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