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自然與非自然死亡(天之君子,人之小人;天之小人,人之君子)看法不同,死法不同,但停止呼吸則相同,故不要自找死路。

        寓言篇:「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德充符篇:「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的)也,然而不中者,命也」。此二則立言是在闡述壽終正寢與病死、意外死、橫死、自殺,死法不同,但同樣是死,不想呼吸方式則相同,由積德之深淺決定其停止呼吸的方式,給世人自由選擇後,由老天來做決定,就看世人自己如何選擇,並無一定的標準答案。修道只是修個好死(老死、自然死亡,死得心安理得、對得起天地)。病死、意外死、橫死…種種死亡方式,皆不算好死。自殺死,不可能死了就一了百了。死了,就不得了了;也了不得的,靈魂會反復自殺之動作,比歹死更可憐,如此來折磨自殺的人,看看世人以後敢不敢自殺?知此道理後,世人要選擇老死、好死、歹死,就由世人靠自己的造化了!
        教人修道積德的老子五千言之道德經與莊子七萬餘言的南華經,說了半天,其實只是在教世人修個倫常(倫理道德)之自然之道而已;至於要如何修?將來才可到神仙世界、極樂世界去,是凡人想出來的賺錢之道,與存有妄心的世人同聲相應,同類相從之結合體。有從口袋掏出鈔票出來供養他人者才有慧根,不會掏出鈔票出來就沒有慧根,才有修勞斯萊斯之錢道與男女在床上雙修之妖道。天道、人道、錢道、妖道都是道,只要世人高興,也沒什麼不可以矣。
        生有為,死也。生:指還活者當人的時候。有為:有心去修人道以求私愛其生(求名、利以養其形體)或去追求凡人所想出來的有為法(錢道、妖道),獲取形名聲色之身外物。死也:等於是自找死路(自掘墳墓),走向絕滅。勸公以其私,是以其私勸公的倒裝句,勸:助也。修有為之人道求其私,並認為可以人道來輔助天道(與本來是以天然在幫助人為,而卻想以以人助天-想以人為來幫助自然,人比老天還厲害,是同一意思)。例如以公益為名,為選民爭取福利為由,出來選寺廟理監事、半官營事業、農魚民團體董監事、國會議員、地方民意代表,滿口仁義道德,理直氣壯,選上後專門在搞錢,為自己的私心來服務鈔票進自己口袋…等等,皆是在自找死路,劫數一到,就跑去土城看守所受訓或住進醫院享福。以白話來說人比天公還大,人說的算數,不是天說的才算數,認為人可勝天,老天是由人在當,人可主宰萬物,修道的方向錯了,就會自找死路。其死有自也:他的死亡,是有原因的(即是自己找的死路)。如病死、橫死、意外死、被火燒死、跳樓、跳海…等。而生陽者,無自也。生陽:承受天地自然之氣,無私愛其生。無自也:死是壽終正寢,自然的凋零,沒有病痛自然的死亡,沒有自找死路的原因,也就是不是被無形箭所射到,而是其生命的自然終止(達生篇: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人要想不會有病痛,就須如德充符篇所說: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之有德者才能享有此待遇。因為有德者,已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沒有歷數、人據之問題,白話文為已沒有劫數、福禍之問題。一般無積德者,就須受歷數、人據,定數、劫數之洗禮(遊於后羿之彀中),都須受老天管理,受后羿無形箭管轄,凡人都在后羿無形箭紅心射程所瞄準,無形箭指向誰?要射誰?該人就必定會被射中(必死無疑),無形箭是射人的靈魂,並不是射肉體 ,所以一些住院或臥病在床的人都會自言自語,晚上睡不著覺,一直在跟鬼講話,白天睡覺,陰陽反轉,吃安眠藥強迫他睡覺,拖了幾個月就回去報到了,其原因在此,靈魂已先被收走,只留下氣息 ,等待要回去報到時就會斷氣。不被射中是命大,才可逃過劫難。當無形箭指向誰?誰就劫數難逃,所以為什麼開車時直直的馬路不開,卻要開去撞電線桿?因為無形箭一射來,眼睛就會看不到電線桿,將電線桿看成是馬路,而加速開車,當撞到電線桿時才知道完了,就來不及了,已被無形箭射中了,然後就死去了。以此類推…,病死、橫死、意外死、被火燒死、跳海、跳樓、得癌症而死,都是中了無形箭而死,因為箭是無形的,人眼看不見的,也就是民間所傳言被牛頭、馬面捉走,或被閻王爺點名。因為莊子文章,意境很高,沒有相當道學、禪學基礎是看不懂其所說的真意,所以莊子一書,很難讀,非親自去體悟,是無法得知其道理的,現在有人將其意境道出了,要不要自己去悟,就由世人自己去抉擇了。
        莊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自然法則,不照他所講的話去做,總會有苦頭可吃,而且神得很,比射雄三飛彈還準,也不會誤擊,后羿的無形箭對準誰?誰就跑不掉,百發百中,所以為什麼這二、三年來,有那麼多大咖商人或重量級藝人、民代、大官都被無形箭射中,不是住進土城看守所深造,就是病死、跳樓…,原理就是如此,追求名、利(形名聲色之身外物 ,恃才妄作,胡搞瞎搞,未有不傷生戕性的)如有不服,可向老天或閻王爺訴願,看他們會不會接受?莊子一書,把人生之生、老、病、苦、死之緣由說的很清楚,但是不去悟,是無法體會出其道理的,必境每人的口味不同,每種口味都很好吃,要吃什麼口味?由自己挑,凡事不可作的太絕,總必須留一條活路讓人走,不能斷人生路,這叫放生,並不是叫你把池裏的魚撈起來放至河裏,反而水溫不同,魚不能適應而死掉,要放生反而變成殺生,不要靠權力恃智而妄作,就不會自找絕滅,但願每人都能事事平安,也能國泰民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