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老子第40章:「反者,道之動」、第43章: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73章:天之道,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庚桑楚第6節:「出而不反,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滅而有實,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寓言篇第5節及齊物論第16節:「形與影」的關係。大宗師:「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小人,天之君子。」;此幾則立言均在闡述無形之道在主宰有形之萬物(知北遊:形形之不形),上行下效,形影相隨之可怕,當得到不治之症,不但活著很痛苦,想死一了百了,但是閻王爺拒收,最後一口氣吐不了,就是死不了,非得拖到把自己所造作之因業、果報享受完(受苦受難之反諷),拖了好幾年,把債還清,才會死,閻王爺才肯收容,算是病死(與老死不同,老死是壽終正寢,沒有病痛,到了歸期時間一到,一、二天就回去報到,不會拖累子孫,也不會浪費醫療資源)。如此,不但拖累子孫,相對的也浪費醫療及社會資源,不知者認為是鬼話連篇,知者腳底會發麻,自然的因果循環定律就是如此,無法變易,足為世人醒(省)思。
道行之成,物謂之而然。道,大道也;行,體悟也。把道認為是道路,解釋為路是人走出來的,也對。但意境不太對。所以說道有天道、有人道、有錢道、有妖道,都是道,盜亦有道,也是道、大騙子盜取聖人之五德也是道。只是歪道而不是正道而已。就看世人修的是什麼道?只要世人喜歡,也沒什麼不可以。人的命運冥冥中就已註定,知北遊篇莊子說:視之無形,聽之無聲,於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莊子所說的道是指天道(自然界及其運作之規律),所以說真正的修道是指修天道,知天運-自然法則運作之原理。而不是指修人道、錢道、妖道、大盜、大騙子。要改變冥冥中之註定,只有修道返回真性,復歸於樸,僅有此條單行道可以走,靠改名、改姓、改運,也許可改變心理作用,但回不了真性,就回不了樸,有改也等於沒有改,起不了作用的。
反者,道之動。也就是說道之動的目的是要世人回返真性,回歸無極(樸)。出生來當人,於社會化之過程中,於大染缸中成長,人的心靈就會受到汙染。以為來當人的目的是在求名、利,認知及觀念之不同,莊子才於大宗師篇說出: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小人,天之君子這句話。必竟這個宇宙是老天在當家,不是世人在當家,所以必須以老天所講的無字天書(自然律)為準。才有悲、歡、離、合之問題一再上演。媒體整天都在報導那裏發生車禍、殺人、放火、自殺、婆媳論戰…等等,問題之癥結就出於此。這就是玄!所以作者常說你修道修得多好,政府也不會頒金鐘獎、金馬獎給你;不去修道,政府也不會把你抓去關;修道學是修如何趨吉避凶、免禍及避開病痛之道,而醫學是教你得了什麼病要用什麼病去醫,醫得好算醫術高超,醫不好就送去太平間,二者位階不同。修道雖然不能得獎,但你的心靈實質上已獲得了如同應帝王的層級,所得到之殊榮不亞於金鐘獎、金馬獎。
車禍、殺人、放火、自殺、婆媳論戰…等等這些問題,起因都發生在認知與觀念,但世人迷失了真性,又不認為自己不對,都認為是別人不對,我行我素,其所有的行為不待你去教,都被自己兒女學會了,小孩學壞了都怪學校老師沒教好或交到壞朋友,大人不認為自己有錯,這就是不言之教之可怕之處。所以老子才說:不言之教,天下希及之。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玄的很!天下人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道理的。反者,道之動。反字另一個意境就是反推法,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也。為什麼會這樣?反推回去就知道答案了。如:婆婆為什麼會批評媳婦不孝?反推回去,婆婆年輕當人媳婦時孝或不孝其婆婆?答案就出來了。問題是婆婆的婆婆還在世的也不多,已無從查證了,當然婆婆會說我很孝順婆婆,但老天的帳冊記載得很清楚的,假也假不了。如女的阿祖還在世,孫子可偷偷去問一下女阿祖,看看阿嬤年輕時有沒孝順妳?也能得到答案,但能活到當阿祖年紀的人,修養都很好,都不會說出口,頂多是笑笑的反問孫子說怎麼會問這個問題?此時就可知道答案了。同理,黑道、賭徒、養小三,其下一代子孫能學好嗎?可能有樣學樣,青出於藍,比其老爸更行,到時當老爸的氣死也沒有用,只有啞巴吃黃蓮,苦在心裡而不能說出口囉!世人追逐名、聲、形、色的結果,迷失了真性,能迷途知返還好,如迷而不知返,繼續潦下去,泯滅了真性,就會如莊子所說的:出而不反,見其鬼:固執己見,執其一端,情識外馳,襲而不反,走火入魔,必將淪入危殆之境。人出愚惑,妄逐是非之境,而不能反本還原者,動之死地,故見其鬼也。出而得,是謂得死:若以襲而不返為有所得,這叫得其死道(自找死路)。與齊物論第3節:近死之心(追逐名利不返,走入死胡同,讓天真之心靈接近死亡),莫使(不可)復陽(恢復生氣,復:還魂再活起來也。陽:回復本性也)同一意思。滅而有實,鬼之一也:人已泯滅了真性,實質上徒具形骸存在的人,像這種人雖然活著,也像鬼一樣,屬於鬼之一類,是徹底之活死人(於齊物論謂之:人謂之不死,奚益-土話稱為:呷了米、浪費社會及醫療資源)。因為是無形之道在主宰有形之萬物,所以世人能以有形之形體去效法無形之大道,心中之煩惱就絕滅了,心靈就能得定(象:效法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得了癌症或其他不治之怪病之人,要回想是否年輕時有作出天理所不容的事?社會上常聽人說,被人欺負太嚴重時,忍不住氣,就開口罵對方說:妳不是人。既然不是人,不就跟鬼一樣嗎?道理就在此。所以說:滅而有實,僅四個字,意義深遠,駡人不帶髒字,願世人能去體悟,修道積陰德,才能歸真返樸,魚才能化為大鵬鳥,徙於南冥,在天池(天然修道場)當神仙,否則永遠在輪迴中,跳脫不了此框框,願與讀者共勉。
車禍、殺人、放火、自殺、婆媳論戰…等等這些問題,起因都發生在認知與觀念,但世人迷失了真性,又不認為自己不對,都認為是別人不對,我行我素,其所有的行為不待你去教,都被自己兒女學會了,小孩學壞了都怪學校老師沒教好或交到壞朋友,大人不認為自己有錯,這就是不言之教之可怕之處。所以老子才說:不言之教,天下希及之。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玄的很!天下人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道理的。反者,道之動。反字另一個意境就是反推法,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也。為什麼會這樣?反推回去就知道答案了。如:婆婆為什麼會批評媳婦不孝?反推回去,婆婆年輕當人媳婦時孝或不孝其婆婆?答案就出來了。問題是婆婆的婆婆還在世的也不多,已無從查證了,當然婆婆會說我很孝順婆婆,但老天的帳冊記載得很清楚的,假也假不了。如女的阿祖還在世,孫子可偷偷去問一下女阿祖,看看阿嬤年輕時有沒孝順妳?也能得到答案,但能活到當阿祖年紀的人,修養都很好,都不會說出口,頂多是笑笑的反問孫子說怎麼會問這個問題?此時就可知道答案了。同理,黑道、賭徒、養小三,其下一代子孫能學好嗎?可能有樣學樣,青出於藍,比其老爸更行,到時當老爸的氣死也沒有用,只有啞巴吃黃蓮,苦在心裡而不能說出口囉!世人追逐名、聲、形、色的結果,迷失了真性,能迷途知返還好,如迷而不知返,繼續潦下去,泯滅了真性,就會如莊子所說的:出而不反,見其鬼:固執己見,執其一端,情識外馳,襲而不反,走火入魔,必將淪入危殆之境。人出愚惑,妄逐是非之境,而不能反本還原者,動之死地,故見其鬼也。出而得,是謂得死:若以襲而不返為有所得,這叫得其死道(自找死路)。與齊物論第3節:近死之心(追逐名利不返,走入死胡同,讓天真之心靈接近死亡),莫使(不可)復陽(恢復生氣,復:還魂再活起來也。陽:回復本性也)同一意思。滅而有實,鬼之一也:人已泯滅了真性,實質上徒具形骸存在的人,像這種人雖然活著,也像鬼一樣,屬於鬼之一類,是徹底之活死人(於齊物論謂之:人謂之不死,奚益-土話稱為:呷了米、浪費社會及醫療資源)。因為是無形之道在主宰有形之萬物,所以世人能以有形之形體去效法無形之大道,心中之煩惱就絕滅了,心靈就能得定(象:效法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得了癌症或其他不治之怪病之人,要回想是否年輕時有作出天理所不容的事?社會上常聽人說,被人欺負太嚴重時,忍不住氣,就開口罵對方說:妳不是人。既然不是人,不就跟鬼一樣嗎?道理就在此。所以說:滅而有實,僅四個字,意義深遠,駡人不帶髒字,願世人能去體悟,修道積陰德,才能歸真返樸,魚才能化為大鵬鳥,徙於南冥,在天池(天然修道場)當神仙,否則永遠在輪迴中,跳脫不了此框框,願與讀者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