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20章:「善之於惡,相去幾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第40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43章:「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莊子庚桑楚篇:「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也,覺而後之其夢也…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知北遊篇、「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矣!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庚桑楚篇第4節:「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達生篇:「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此幾則立言,無關宗教信仰,而是道家在闡述無形的大道在主宰有形人類的性命,但人眼所看不見,無法以科學證明,但又真實存在,要有道之士才知道此道理的,並非宗教信仰;與儒家之大學、中庸在闡述修道之方法、理論;老子一書在闡述道學理論,莊子一書在闡述如何執行之方法、要領,要自己親自去體悟,於日常生活中去力行,才能悟出其道理的,也就是一門生活教育課程。但從事學術研究之學說理論與實際在修道,兩者是不相同的。理論可以光說不練,但實際在修道是要行之而成-要親自去作,區別在於此。宗教是屬於信仰,人民有信仰之自由,學說、理論信不信都可以,與實務須力行不同。所以說儒學非儒教、道學非道教、佛家非佛教。道德經、南華經是一本性命之學(道學)之大經典,世人不可不讀,否則就會虛度人生。
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喜歡信什麼教都可以,要吃素、吃葷都可以,沒有人能強迫或干涉。死後想要到東方極樂、西方極樂世界都可以,是為妄心,但只要世人高興,也沒什麼不可以,但不能把宗教信仰與修道混為一談。修道是在修如何保全自己性命、避禍免患之道。要能保全性命、避禍免患,就須要懂得形影相隨、不言之教、無為自然、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之道理,人生旅徒中所有的幸與不幸、福與禍,都是世人自己所召惹而來的,也不必去算命、卜卦、改名、改運,道德經、南華經就是在講這些道理,信與不信都無強制性,人生的命運都是依道德經、南華經所載之自然法則在運作,任何一個人都逃不掉,都是在后羿的射程範圍內所掌控著,不知道還好,知道了,腳底會發麻,如知而不行,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的,準到比雄三飛彈射飛機還準,雄三飛彈還會誤射漁船。比如車禍之發生,你早一秒或晚一秒出門就不會發生,偏偏就在此一秒的關鍵時刻被雄三飛彈或后羿的無形箭射中而一命嗚呼;每人每天都在吃相同的食物,有人就會得癌,但有人就不會;有人沒事在家,禍從天降,被飛機撞死,走路卻被跳樓自殺的人壓死、被落石擊中,有人什麼事也沒有;有的人不必去住醫院或看守所,有的人就要進去住;小偷、吸毒者,不管你怎麼抓?怎麼關他?出獄後照常偷、照常吸毒;有的人無緣無故被殺死,縱然凶手抓到了,那要找誰要回人命呢?要找人要?還是找鬼要呢?正常人是男女結婚,但有的人就男與男、女與女結婚,玄就玄在此,要知道這些道理,惟有讀道德經、南華經。
老子於寫完五千餘言之性命之學之道德經後,就出關去了,並未作解釋,又怕世人將道德經做錯誤的解讀,使其背黑鍋,所以化其心,由其大弟子莊周著莊子一書,以闡述其真意,為什麼世人會說道德經每人都會解讀,但每人的解讀都不太一樣,其原因在於世人覺悟之程度不同,所以道德經之真意是在闡述性命之學,不能解釋變調或套於別的地方使用,一切以莊子的解釋為準。第一段立言之文義、意境於以前的文章都有闡述過,於此就不再贅言,並予敘明。
作者於五年前就接到理天(管理眾生事務之層級為中天-佛祖、玉皇大帝層級;管理神佛而不管事務之層級為理天,位居中天之上-即老子、太上老君、鴻鈞聖祖)之指令,就開始寫道德經與南華經用之於日常生活之實務運用,到現在還在寫,從不敢懈怠,於此二、三年內所有以前未曾發生的事,都接連一再發生,無一不應驗,並非事後諸葛,往後這三、四年內如能平安度過,就能雨過天晴,因為因果報應循還之自然律已靜悄悄的提前到來,所以有很多紅的發紫的人,無法度過67歲就回去報到了,為什麼會如此?以及為了能保全自己性命又能避禍免患,唯一方法是多去體悟道德經、南華經,知至樂篇所言:生者,假借也。繕性篇所言:物之儻來,寄者也。秋水篇所言:生無常;死無常,分(得失)無常、變化無常之道理,即可悟出身體不是我們的,世間之身外物自然就沒有一樣是屬於我們可永久持有的,是老天暫借給我們使用的,回去時都要歸還的,一樣東西也帶不走。懂得莊子所說:君原於德而成於天(主宰者之能力是原自道德,而要修道德又要符合自然才能成功) ,所以宇宙之最高主宰者是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力量,也就是老莊所講的自然,知道自然及性命之學的道理後就不會你爭我奪,所以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知道了人的性命是由無形的道在主宰(即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通達性命雙修之理之重要性),就不會去為惡,事前預防,避免於中獎時再來怪天怪地,一切都太晚了,願大家都能平安、幸福,不然庚子、辛丑兩年到來時,看看世界會有什麼變化,自可應證一切,願人人能渡過苦難,平安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