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談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影與響-上樑不正,下樑歪,兒女、媳婦孝順與否之因果循環定律)。

談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影與響-上樑不正,下樑歪,兒女、媳婦孝順與否之因果循環定律)。
        齊物論篇:「罔兩問景()曰:曩(剛才)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寓言篇:「眾罔兩問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髮,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有待者乎!彼來則我予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此則故事是在闡述影與響之因果循環定律,亦即形影相隨、如影隨形道理、原理。佛家稱為:因果報應、輪迴關係。雖是故事,但又不是故事,境界很高,讀者或許有見過於馬路上為什麼有人會被殺?有人會殺人?有人會無緣無故住進瘋人院而醫不好,都是有原因的,世人須明因識果,不可太鐵齒,不能祇見眼前,不見未來,胡作非為,欲知原因,可参考此文之道理。
        莊子之南華經是在解釋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第73章:「天之道,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此二警惕文均僅為原則性、概括性之訓示,要世人自己去悟,並未予以解釋因果關係。此原理,莊子於南華經之齊物論及寓言篇則解釋得淋漓盡致。莊子說因果關係就如同人與影子的關係,人坐著,影子就坐著,人站著,影子就站者;人彎腰,影子也彎腰,人的頭仰著,影子的頭也仰著;人的頭不仰著,影子的頭也不仰著,人束髮,影子也束髮,人披髮,影子也披髮。你走路,影子也跟著走路,你停下來,影子也停下來。你來,影子也跟著來,你去,影子也跟著去。太陽或燈光出現時,他們就開始工作,陰天與晚上,他們就收工放假。此人與影子運動之形影相隨關係與因果關係及相隨心、業力轉之原理相同。即一報還一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要報應前,都先會顯現在自己及子孫面相上的。自然環境之好、壞,是由人心轉來的,人心善,轉來風調雨順、人心不善,轉來天災,解釋得夠清楚了吧,為什麼有些天災(大災難),都發生在會製造武器去欺負弱小之強權國家?原因、道理就在於此。只是世人及強權國領導人不知此意境,無法悟出該文章(故事)到底是在說些什麼,只知道鈔票、權力,觀念上認為鈔票、權勢最可愛,見(想)到鈔票、權位時,眼睛就亮起來,馬上知道是台幣、美鈔、人民幣,一看就懂,如此而已,不是道家未將形影(因果)關係之理論告知世人邪。因文章太深奧,又太玄,除世人不解其意外,未來又看不到,是真?是假?世人會存疑,致道家學說(思想)失傳,倫理、道德日益沈淪,但世人不必懷疑,是百分之百靈驗,當事情發生時會認為自己運氣不好,求神問卜、改運、住院看醫生,於災難或不幸、不如意之事情發生時,就怪東、怪西、怪某某人對不起我、怪政府無能,而不知其然(如影隨形)之故也。所以啊!這年頭,是非、正邪、善惡已迷惑顛倒了,當官的人一天到晚都被罵,做這樣也被罵,做那樣也被罵,罵人的人有沒想過將來自己是否也會如影隨形?故人不可不洗心,源頭之心不乾淨,不去洗心,卻往下游之腎猛洗,洗到人掛了,心也不會乾淨,此原理不可不知也。由國內天地反覆之亂相可看出,很多事已脫離軌道在運行,如不導入正軌運行,最後連火車頭也會起火,那就麻煩了,而要導入正軌也要慢慢的導,如轉的角度過大、過快,也是會翻車的,如不從道家學說 (思想)之倫常著手慢慢予以導入正軌,如只會下猛藥是會出人命的,抓這裡也癢,抓那裡也癢,很麻煩的。老子不曰:「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嗎!垢:是煩惱之代名辭。真心話不好聽,故主政之大官們,要仔細聽聽人民怎麼罵,為什麼會被罵?要承受得了煩惱,罵得癥結點在那裡?罵也要罵,聽也要聽,他有在罵,大官有在聽,至少憨百姓會認為有被大官尊重啊!雖然被罵得臭頭,事情還是要做,這是為官之道。但不要氣餒,至少有在為更大的長官在擋子彈啊!最怕是人民有在罵,大官沒在聽,反而頂嘴,則犯了官場大忌。不但會使人民感覺大官心目中沒有子民存在,又沒有在為其長官擋子彈,連累長官,則心理要有所準備,隨時會被換位子或腦袋被搬家的。至於聽了以後,要怎麼做?行得通或行不通?還是要由大官們回去把病因研究研究後,再決定要怎麼做,此時,憨百姓至少氣也消了一半了,事情也比較好做,氣消了、累了、軟了,就不會想罵了(即老子所說之:「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也)。我們於當小孩子時做錯了事,不是常會被罵嗎?但被罵完了就沒事了,因打是情、罵是愛,愛之深,責之切,最怕是人民不罵,以檢舉方式為之,被檢舉多了,長官煩了,而由上級長官直接叫你走路。故只要方向正確,慢慢的將脫序之部分予以導入正軌,人民的氣消了,就不會罵了,當於導入正軌後,人民是很可愛的,最後也是會感謝大官的。大官們,加油!台灣不會有事的,但方向如果錯了,一樣要承擔如影隨形的責任,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逃也逃不掉),所以大官是不好當的。
        人與影子(因果)之故事,推之於五倫,莫不皆準。作者曾聽阿公說:古代人尚未進化前,人是有長尾巴的,當人年老尾巴變黃色時,就代表要死了,當人兒子的有的會買棺材抬上山埋葬或買草席與麻繩,將老人以草席包裹綁好,抬到山上等死,孫子也一同送行送阿公上山頭,於老人送到山頭後,兒子叫小孩一起回家去,小孩跟其老爸說,老爸啊,你綁阿公之麻繩怎麼沒有解下來?老爸對小孩說:要麻繩幹什麼呢?小孩說:麻繩我要拿回去,等到你老了,可以用來綁你把你拖上山啊!才可省錢啊!老爸聽了心想:完了,壞榜樣被小孩學去了,此為草繩牽庵公,草繩牽庵爸之典故。以說明上行下效,不言之教之原理。另一則故事為:有一媳婦,對公公相當苛薄,老人手會發抖,吃飯時不小心會打破碗,媳婦火大,乾脆以破碗裝飯給公公吃,其兒子看在眼裡,等到阿公死後,媳婦要將破碗拿去丟掉,被其小孩阻止,其媽媽(即媳婦)跟小孩說:破碗沒有用不丟掉,留著要幹什麼?小孩說:我要把破碗留下來,等到妳老的時候可拿來給妳吃飯用啊!該媽媽聽了,心想:完了,被小孩學去了。再一則比較近代的故事:農業社會時期,父母很會生小孩,一生就生一打,或10個8個,都吃大鍋飯,兄弟中有比較成才的,為免被兄弟姊妹拖累,要求分家,搬出家庭獨立生活,夫妻、兒女相處融洽,頂多過年過節回去探視父母,就認為很孝順,媳婦不管公婆的事,連公婆過世也跟他無關,兒女看在眼裏,也學會了,等到自己升格當公公、婆婆後,孫子長大了,自己漸漸老了,慢慢發覺兒、女、媳婦怎麼那麼私心,不太過問公婆,連講也講不聽,就向朋友哭訴說,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那麼不知感恩?不知道誰跟他們養大的?時代變了,養兒防老的觀念要修正了,老人家要自求多福,不能靠子女了,殊不知問題就出在於自己,年輕時為什麼怕被兄弟姊妹拖累,不能一家人同甘共苦,要求分家,自己過著快樂的生活?卻不怪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有錯,而只怪兒孫不知感恩,大吐苦水,但為時已晚矣,此三則故事正足以說明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不言之教之道理,此為因果關係或人與影子之關係(形影相隨理論)。玄得很!
        同理,當為人媳婦時,對公公、婆婆不孝,自己不認為自己不孝,認為自己很能幹,但當自己由媳婦升格為婆婆時,娶媳婦進門後,媳婦對他不敬,當婆婆的應該誇獎媳婦說:媳婦啊!妳很能幹啊,怎麼我對付妳阿嬤(祖母)的招式,妳怎麼都會?才對啊!怎麼又說媳婦不孝呢?此為壞媳婦或惡婆婆(乾家)之爭,如影隨形之因果關係,很神!準到會吃糕仔,由不得你不信。為人子女於父母年老,行動不便,正須子女盡反哺之心,替父母把屎、把尿之好時機,兒女如認為我要上班賺錢,將老人家送養老院,以求清靜,那就大錯特錯了,老人家之願望是想年老時能與子孫住在一起,聽聽孫子的笑聲,兒女卻將他送去養老院,老人家不氣死才怪!只是不想說而已,難道我們一出生,自己就會走路?就會賺錢嗎?想想我們於當嬰兒時,是誰替我們把屎、把尿?如回憶不起來,也可以養自己小孩之情景反推回去就知道自己當小孩時也是由父母把屎、把尿!我們一出生,怎麼不去吃別人的奶?而要吃自己媽媽的奶呢?我們當小孩時,父母不必賺錢嗎?沒賺錢我們要吃什麼?父母有多辛苦,當兒女的知道嗎?父母年老子女不養,那養育子女要幹什麼?如果我們小時候,父母把我們送去孤兒院沒養我們,他們老了,我們不養他,那還說得過去,不然,那就天理不容了(違反自然)。是因倫常、道德沉淪,須享受如影隨形之果實,信不信!等到自己年老時見真章。最好還是由我們這一代予以導正,而且孝不孝順?是會遺傳的,是回不了頭,後悔也沒有用的。戒之!慎之!能回頭是岸,不能回頭,庚子年是災難年兼歹年冬,一轉眼就會到來,世人皮就要繃緊一點,歡喜去面對。但還是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