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學唯蟲能蟲,唯蟲能天。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福氣聚集-吉祥止止、止能止眾止)之修道之道。

學唯蟲能蟲,唯蟲能天。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福氣聚集-吉祥止止、止能止眾止)之修道之道。
        庚桑楚篇:「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為全人能之。唯蟲能蟲,唯蟲能天。全人惡天,惡人之天;而況吾天乎人乎!」、人間世篇:「瞻彼闕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德充符篇:「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清靜經:「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此四則立言是在闡述天然的自然與人為自然的不同,勸世人心要能定得下來,要取虛而不要取實。心定、靜就能如止水一樣的平靜,觀空(看破),才能照見一切,看得出宇宙人生之真相,就會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即秋水篇所言之: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善惡都不放在心裡,不把它當成一回事,佛家稱:不起念頭,心自然靜,心靜就猶如止水。所稱之放得下,係指心要放得下(佛家曰:放下執著-應無所住),善惡不要放在心上(要拿得起-佛家所稱之:而生其心),但事情還是要照做,只要懂得因果循環,不要人勸,自己自動會放下),唯止能止眾止,三止字,依次序1.止水,指不起動念,比喻:心定、寂靜。2.留住、3.停步。鏡子如止水一樣,能以平等心待人,照鑒眾人,外國人照鏡子,鏡子就顯現外國人相;中國人照鏡子就顯現出中國人相,很平等,沒有本國人與外國人之分(同應帝王篇:至人用心若鏡,照完鏡子,鏡子還是空白,不留痕跡於鏡子內,表示離相,不著相,而鏡子則是比喻明心見性),也不會加入人為因素進去,變為不自然,成為虛偽,違反自然而不自知,所以能放得下就符合自然(蟲行)。讀者可參考之。
        莊子一書「知北遊」與「庚桑楚」篇,完全是在講玄學,是講人眼所看不到、手摸不到、耳聽不到的無形之道,但又是確實存在而在主宰萬物之自然法則,並非人為法則;所以修道功力不是很高的人,根本就不曉得這二篇中,它到底是在說些什麼東西?也不能完全以儒家學說,將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的方式就能得知其道理的。所以必須修道,自己親自去領悟才能悟出其所說的每一句話的意境的(詳天運篇: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天下篇: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明分。各有其中心思想)
        莊子說:唯蟲能蟲,唯蟲能天(同秋水篇:蹢躅而屈伸。見:如何返其真一文)。蟲走路的天生本能是一屈、一伸,伸縮自如。這就是自然,而不能以人為的方式加諸於蟲,去改變蟲的走路方式。因世人迷失真性,所以要修道來回復原來的真性(與生俱來之自性)。其意境是在比喻為人處事(世),心須能拿得起,放得下(並不是要放下工作,事還是照常要做的),看得開,想得通。看清楚世界之現實(即看破),不可太剛愎自用,高高在上,死板板、硬棒棒的如顽石,眼睛長在頭上,瞧不起人,到處得罪人;也不能太過於軟弱,而任憑別人宰割,該硬就硬,該軟就軟,有時也要順勢投一投變化球,能屈能伸,才不會被人看破手腳。這也就是處世()無定則理論,要順著自然,看事辦事,不要逆勢而為,才能像蟲一樣走路可快可慢,運作伸縮自如之意。瞻,觀照也,即看也。彼,眼前之萬物也。闋,空也。室,指心。吉祥,即福氣也。上一個止為動詞,當聚集解。下一個止為名詞,當心境虛靜解。如果能將眼前的萬物都看成空虛,就能使自己的心境發出純白的自然天光(學佛者,稱為佛光;修道者,稱為道光)。如此,福氣自然聚集於虛靜之心境。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文義是后羿善於射中微小的東西,而拙於(不善於)使別人不稱讚自己(意即他不會自我膨脹,其所做的事不會要求別人要稱讚他,但別人一樣還是會稱讚他,表示他很會做事情,人看人愛,不得不讓人佩服,其為人處世的功力相當的高。也就是老子所說的:老天養民,功成而弗居,因其不居功,但人民都會自動的在敬天)。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聖人善於合乎自然,而拙於(不善於)作人為的事。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為全人能之:俍,巧也。善於合乎自然,而又善於以技巧來順隨著人為,只有全德之人才辦得到(已屬於在走雲端,執拂塵之怪老子層級之人物,葷素不忌,肚子能行船之修道高人)。唯蟲能蟲,唯蟲能天:萬物中只有蟲能安其本能,也只有蟲才能順應自然,不會加入人為方式而變為不自然。全人惡天,惡人之天:全德之人厭惡自然嗎?他所厭惡的是人為的自然(即不自然)!而況吾天乎人乎:更何況用自我的角度來看待自然和人為呢(自然與人為的自然是由世人自己在說的,亦即無自然、人為的自然之可言)?
        凡事取實,就會相爭(兵也);取虛,有智慧,虛則靈,就不會相爭。相爭的結果,身體督脈的氣容易阻塞;取虛的結果,身體督脈的氣就會暢通,也就是養生主篇所言之:緣督以為經。督脈的氣阻塞時,身體就比較容易生病;督脈的氣暢通時,就比較不容易生病,所以一些奇奇怪怪的病都是世人自己的心性使然,這種道理也只有老子第4章、第42章:冲而用之、冲氣以為和;莊子養生主篇:緣督以為經。知道此自然的道理,而記載於經典中,留給世人決定是要取虛或取實(佛家稱為:執著)的依據。現今之社會亂昏昏,醫院、看守所人滿為患,其原因就出在於此,但世人不會考慮到此問題,只認識鈔票,認為只有鈔票最可愛,未考慮自己的心性是否出了問題,也就是莊子所說的:而況吾天乎人乎:更何況用自我的角度來看待自然和人為呢(自然與人為的自然是由世人自己在說的,亦即無自然、人為的自然之可言)。那到底要選擇自然或人為?就由世人自己去作決定,自己承擔結果了!老莊哲學算是人生之經驗談,於別的地方是學不到,也聽不到的,很可貴,才是希言,因為是希言,才會有人會懷疑,但信與不信,就由世人自己由智慧判斷,是要事先預防災難、疾病之發生,還是等到災難到來、生病了,才來怪天怪地、或找醫生來醫治,無一定標準,也無強制性,但唯一可確定的是:終局人生之結局就是如此。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